[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04273.8 | 申请日: | 202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平;刘成刚;肖清明;张武平;王丹丹;宋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模块 中的 气密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有源封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中探测器阵列3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并通过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的管盖2气密封装;所述分波光学装置4包含底板41、折光棱镜42和TFF43,所述折光棱镜42的入光口与所述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耦合,两者通过胶粘或焊接的方式安装到底板41上;所述折光棱镜42的出光口对着位于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21之下的探测器阵列3。跟现有气密封装的光装置相比,本发明结构具有工艺简单,安装简单,封装尺寸小、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有源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讯的发展应用,尤其是5G技术的广泛应用,传输系统的容量越来越大,光器件及模块的封装越来越密集、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速光器件中,应运产生的更高集成度的COB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传输距离变长和应用环境的变化,COB的封装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应用。通常的气密封装技术光器件的尺寸比较大,封装工艺复杂,会增加传输成本。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改变COB封装密度及封装工艺的前提下,解决COB封装技术无法应用于长距离及复杂环境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装置包括底座1、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的管盖2、探测器阵列3和分波光学装置4,具体的:
探测器阵列3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并通过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的管盖2气密封装;其中,所述探测器阵列3与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21相对设置;
所述分波光学装置4包含底板41、折光棱镜42和TFF43
所述折光棱镜42的出光口对着位于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21之下的探测器阵列3。
优选的,所述底座1具体为陶瓷底座1,所述陶瓷底座1上高温焊接有金属环11,金属环11上制作有导流槽12;
所述管盖2与所述金属环11之间通过密封胶粘连,所述倒流槽用于疏导粘连过程中多余涂覆在管盖2与所述金属环11之间的密封胶。
优选的,底座1外围引脚跟PCB金属化区域焊接,所述底座1外围引脚用于TIA的电气连接和信号的输出;和/或,
底座1外围引脚通过金丝跟PCB金属化区域互联,用于TIA的电气连接和信号的输出。
优选的,所述管壳底部设置有光窗标准线,用于在焊接时蓝宝石光窗部分对准管壳底部的光窗标识线。
优选的,装置内还包括激光器阵列5,所述激光器阵列5与所述探测器阵列3并排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
优选的,所述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与TFF43的复用进光口位于所述TFF43的同一面,所述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中各个接收光信号光斑与相应TFF43的复用进光口中各个发射光信号光斑相差预设距离;
其中,相同波长的接收光信号和发射光信号在所述TFF43内部按照所述预设距离完成相同次数多反射,最终从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和TFF43的复用出光口传输出去。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阵列3设置在所示密封光窗21的正下方;所述激光器阵列5设置在所述探测器阵列3之后,与所述密封光窗21表面的中垂线相差角度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42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