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04273.8 | 申请日: | 2022-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平;刘成刚;肖清明;张武平;王丹丹;宋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模块 中的 气密 结构 | ||
1.一种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底座(1)、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的管盖(2)、探测器阵列(3)和分波光学装置(4),具体的:
探测器阵列(3)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并通过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的管盖(2)气密封装;其中,所述探测器阵列(3)与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21)相对设置;
所述分波光学装置(4)包含底板(41)、折光棱镜(42)和TFF(43),所述折光棱镜(42)的入光口与所述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耦合,两者通过胶粘或焊接的方式安装到底板(41)上;
所述折光棱镜(42)的出光口对着位于所述带蓝宝石或玻璃密封光窗(21)之下的探测器阵列(3);
所述探测器阵列(3)设置在所示密封光窗(21)的正下方;激光器阵列(5)设置在所述探测器阵列(3)之后,与所述密封光窗(21)表面的中垂线相差角度θ;
所述激光器阵列(5)中各个激光器的出光面和探测器阵列(3)中各个探测器的感光面相对两者中间线依次错开排列,按顺序逐一间隔链接激光器和探测器,构成一条以两者中间线为轴的锯齿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具体为陶瓷底座(1),所述陶瓷底座(1)上高温焊接有金属环(11),金属环(11)上制作有导流槽(12);
所述管盖(2)与所述金属环(11)之间通过密封胶粘连,倒流槽用于疏导粘连过程中多余涂覆在管盖(2)与所述金属环(11)之间的密封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外围引脚跟PCB金属化区域焊接,所述底座(1)外围引脚用于TIA的电气连接和信号的输出;和/或,
底座(1)外围引脚通过金丝跟PCB金属化区域互联,用于TIA的电气连接和信号的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壳底部设置有光窗标准线,用于在焊接时蓝宝石光窗部分对准管壳底部的光窗标识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装置内还包括激光器阵列(5),所述激光器阵列(5)与所述探测器阵列(3)并排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与TFF(43)的复用进光口位于所述TFF(43)的同一面,所述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中各个接收光信号光斑与相应TFF(43的复用进光口中各个发射光信号光斑相差预设距离;
其中,相同波长的接收光信号和发射光信号在所述TFF(43)内部按照所述预设距离完成相同次数多反射,最终从TFF(43)的解复用出光口和TFF(43)的复用出光口传输出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阵列(5)与密封光窗(21)之间设置有导光柱(6),所述导光柱(6)上下两端面分别与垂直激光器的出光面和密封光窗(21)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6)倾斜角为45°,并且,其外表面涂覆有吸光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光模块中的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波光学装置(4)还包括透镜(44)和带插针C-Lens(45),所述透镜(44)设置在TFF(43)的解复用入光口,其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带插针C-Lens(45),两者均固定在所述底板(4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42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