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1280.2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双;张浩天;孔令杰;陈兆宇;刘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地下室 连接 通道 综合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外环防水凸槽(1)及外环止水带;
步骤2:施工内环防水凸槽(2)及内环止水带;
步骤3:在连接通道(30)内砌筑芯墙(40),芯墙(40)的内壁贴合隔断板(14),并在芯墙(40)的外立面抹灰;
步骤4:施工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的防水卷材(13);
步骤5:支设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的单边模板(50);
步骤6:浇筑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的混凝土;
所述的步骤1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1.1:凿毛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的混凝土面层用于后浇筑外环防水凸槽(1),外环防水凸槽(1)的外端与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和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的外端齐平,外环防水凸槽(1)的内端与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和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之间形成坡口;
步骤1.2:安装止水带钢筋,止水带钢筋植筋至外环防水凸槽(1)内;
步骤1.3:安装外侧止水带(11),外侧止水带(11)位于外环防水凸槽(1)的外端;
步骤1.4:通过止水带钢筋安装外环中部止水带(12),外环中部止水带(12)位于外环防水凸槽(1)的中部;
步骤1.5:沿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的外立面浇筑外环防水凸槽(1);
所述的步骤2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2.1:凿毛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的混凝土面层用于后浇筑内环防水凸槽(2),内环防水凸槽(2)位于连接通道(30)内,且内环防水凸槽(2)的内端与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和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之间形成坡口;
步骤2.2:安装止水带钢筋,止水带钢筋植筋至内环防水凸槽(2)内;
步骤2.3:通过止水带钢筋安装内环中部止水带(21),内环中部止水带(21)位于内环防水凸槽(2)的中部;
步骤2.4: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的外立面上涂刷界面剂并铺贴防水卷材(13),防水卷材(13)铺贴至内环防水凸槽(2)的坡口和外环防水凸槽(1)的坡口上;
步骤2.5: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外立面上的防水卷材(13)表面设置隔断板(14),隔断板(14)延伸至内环防水凸槽(2)的坡口端部和外环防水凸槽(1)的坡口端部;
步骤2.6: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的外立面浇筑内环防水凸槽(2);
所述的内环防水凸槽(2)位于外环防水凸槽(1)的内侧,且内环防水凸槽(2)的坡口与外环防水凸槽(1)的坡口相对设置;内环防水凸槽(2)内端的坡口夹角为45°,外环防水凸槽(1)内端的坡口夹角为45°;
所述的步骤4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4.1:沿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的外立面设计位置浇筑外环防水凸槽(1)和内环防水凸槽(2),使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外立面的外环防水凸槽(1)与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外立面的外环防水凸槽(1)连接成一体结构,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外立面的内环防水凸槽(2)与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外墙(10)外立面的内环防水凸槽(2)连接成一体结构;
步骤4.2:在芯墙(40)的抹灰面上铺贴防水卷材(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3中,在砌筑芯墙时,砌筑作业与隔断板(14)的粘贴作业交替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空间地下室双墙连接通道的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5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5.1:将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分成若干段外墙段,绑扎外墙段的钢筋,并在每段外墙段的起点和终点处各布置一个埋件(60);
步骤5.2:将若干榀单侧支架间隔安装在外墙段的外侧;
步骤5.3:将单边模板(50)安装在单侧支架组件(70)上,单边模板(50)沿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的边线设置,且单边模板(50)的面板上口向新建建筑物地下室外墙(20)内侧倾斜5-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2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导向通信电缆
- 下一篇:一种中药恒温熏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