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导向通信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1252.0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威;应放;宁江;梁云杰;蒋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国软利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20 | 分类号: | H01Q13/20;H01Q1/06;H01Q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张庆娟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导向 通信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发光导向通信电缆,包括多个内导体,每个内导体的外部包裹有绝缘层,多个内导体绞合形成缆芯,所述缆芯的外部设置有外导体,所述外导体的外部绕包有高温带,所述高温带的外部包裹有外护套。本发明通过减小漏缆的外径尺寸,使用铜绞线内导体,推挤的绝缘技术使得电缆具有更高的柔软度,并丝和编织外导体,绕包高温带等工艺使得漏缆具有多次收放使用,重复弯曲且性能稳定的特性。在漏缆两侧增加加固结构,形成梭形外护套,保证该加固结构的柔软度和强度,能给电缆的抗扭曲弯折提供支撑。在电缆的外护套中增加发光线,在接入光源的时候,该发光线可以使电缆在纵向敷设方向沿线发出微光,引导救援的通道和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泄同轴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发光导向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应急通信作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手段,是各级消防救援队 伍研判灾情指挥决策组织救援政工宣传的基础性工作。在灭火救援任务中,地铁因其空间 狭小遮挡物多,造成无线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小损耗衰落大抗多径效应能力差带宽受限等不 利影响,使用无线中继的方式存在跳数受限,多跳后带宽降低无线干扰以及网络时延等问 题。图像传输全部受阻,现有应急通信手段全部失效,通信保障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急需开展利用有线手段保障极端环境下地铁应急通信方面的研究。
在地铁灭火救援任务中,前方灭火救援人员与现场指挥部后方指挥中心等的通信,特 别是人员定位状态监测等数据信息和语音视频信号等,是保障灭火救援人员人身安全提供 指挥部指挥决策开展远程可视化指挥的重要依据。漏泄同轴电缆作为一种具有传输线和天 线双重功能的特殊同轴电缆,通过对外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 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能够 在地铁、隧道、大跨度建筑等场景内敷设,且可随着环境情况弯曲,均匀地将无线信号释 放出来,不受使用场景形状、弯曲、坡度等因素的影响,是目前复杂环境下无线覆盖的最 佳选择。
目前市场现有的漏泄同轴电缆体积大重量沉弯曲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铺设效率低 使用场景严重受限且只能作为一次性耗材,不能满足灭火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的需求。 急需一款尺寸小重量轻超柔软的漏泄同轴电缆,以满足极端环境下通信保障的需求。因此, 我们提出发光导向通信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光导向通信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发光导向通信电缆,包括多个内 导体,每个内导体的外部包裹有绝缘层,多个内导体绞合形成缆芯,所述缆芯的外部设置 有外导体,所述外导体的外部绕包有高温带,所述高温带的外部包裹有外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为梭形,所述梭形两端均设置有发光线,所述发光线与缆芯平 行。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1)内导体的制备:将铜单丝合并成股,绞制成内导体;铜单丝可替换为镀银铜绞线、镀锡铜绞线中的一种;
(2)绝缘层的制备:将绝缘材料推挤,包覆于内导体的外部,形成绝缘层,得到导体A;绝缘材料选择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中 的一种或多种;
(3)外导体的制备:将多个导体A并合成股,形成缆芯;在其外部编织外导体,绕 包高温带,得到导体B;外导体为镀锡芳纶编织层,高温带为铝箔聚酯复合带;
(4)外护套的制备:在导体B的左右两侧放置发光线,外部包覆外护材料,压塑, 形成梭形的外护套,得到电缆。外护材料为中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 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外护套截面中心为圆形,圆形两侧连接的梯形记为加固结构, 发光线位于加固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1)中绞合节距为铜单丝直径的14~16倍,每股铜单丝的根数为7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国软利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市国软利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