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转换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76574.5 | 申请日: | 202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0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康平;小林孝次;松嶋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寅春;宋俊寅 |
| 地址: | 日本群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转换 装置 | ||
1.一种功率转换装置,该功率转换装置具有各相的上臂开关元件和下臂开关元件,并将三相交流输出施加到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侧和所述上臂开关元件的高电位侧端子的正极侧路径;
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侧和所述下臂开关元件的低电位侧端子的负极侧路径;以及
连接所述上臂开关元件的低电位侧端子和所述下臂开关元件的高电位侧端子的中间路径,
在设所述正极侧路径的电感为Zv、所述负极侧路径的电感为Zg、正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P)和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电容为Zt、负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N)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电容为Zb时,基于由所述正极侧路径的电感Zv、所述负极侧路径的电感Zg、所述正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P)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电容Zt、以及所述负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N)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电容Zb构成的桥式电路的平衡条件,来设定所述正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P)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电容Zt、以及所述负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N)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电容Zb,
并且在所述中间路径和所述电动机之间连接有中间附加阻抗(Zm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Zg·Zt=Zb·Zv的关系成立,或者Zg·Zt=Zb·Zv的关系大致成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P)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正极侧附加电容、以及连接在所述负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N)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负极侧附加电容中的任一方或双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附加阻抗(Zm1)由常模线圈、三相共模线圈、铁氧体芯体中的任一个、或它们中两个的组合、或它们全部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上下臂开关元件的开关的控制基板;以及
为了进行所述直流电源、所述控制基板、所述上下臂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电动机之间的布线而设置的布线构件,
将所述中间附加阻抗(Zm1)配置于所述布线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在所述正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P)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正极侧附加电容、以及连接在所述负极侧的寄生电容产生点(N)和所述基准电位导体之间的负极侧附加电容中的任一方或双方,
将所述正极侧附加电容和/或所述负极侧附加电容配置于所述布线构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构件是将汇流条进行树脂模制而成的汇流条组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上下臂开关元件之间的EMI滤波器,
该EMI滤波器包括分别连接到所述正极侧路径和所述负极侧路径双方的常模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未经三电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765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