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车轮下方产生间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76302.5 | 申请日: | 2021-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9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赛义德·阿萨德·阿利;卢克·伯奇;萨姆·布朗;丹尼斯·劳塞克;阿内什·米斯特里;威廉·布尔多克;詹姆斯·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豹路虎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7/02 | 分类号: | B60G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允天律师事务所 11697 | 代理人: | 高源 |
| 地址: | 英国沃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轮 下方 产生 间隙 方法 | ||
1.一种用于对车辆的主动悬架系统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
确定满足进入条件;
根据所述进入条件的满足,向所述主动悬架系统发送请求以在所述车辆的第一轮下方产生间隙但在所述车辆的多个其他轮下方不产生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请求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轮的悬架致动器以提升所述第一轮,并且可选地,其中,所述请求配置成控制所述多个其他轮的悬架致动器以增加所述第一轮下方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轮位于所述车辆的第一侧向侧部处且位于所述车辆的第一纵向端部处,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其他轮至少包括:
第二轮,所述第二轮位于所述车辆的第二侧向侧部处且位于所述第一纵向端部处;以及
第三轮,所述第三轮位于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侧向侧部处且位于所述车辆的第二纵向端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请求配置成在一对对角轮的轮下方产生间隙,所述一对对角轮包括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轮和第四轮,其中,所述第四轮位于所述第二侧向侧部处且位于所述第二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第一轮对角相对,或者
其中,所述请求配置成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一轮下方产生间隙但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第二轮、所述第三轮和第四轮下方不产生间隙,其中,所述第四轮位于所述第二侧向侧部处且位于所述第二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第一轮对角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向所述主动悬架系统发送第二请求以在所述第二轮下方产生间隙但至少在所述第一轮和所述第四轮下方不产生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请求配置成在一对对角轮的轮下方产生间隙,所述一对对角轮包括所述第二轮和所述第三轮,或者
其中,所述第二请求配置成在所述第二轮下方产生间隙但在所述第一轮、所述第三轮和所述第四轮下方不产生间隙,并且其中,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
向所述主动悬架系统发送第三请求以在所述第三轮下方产生间隙但在所述第一轮、所述第二轮和所述第四轮下方不产生间隙;以及
向所述主动悬架系统发送第四请求以在所述第四轮下方产生间隙但在所述第一轮、所述第二轮和所述第三轮下方不产生间隙。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请求包括力请求,所述力请求配置成克服与所述第一轮相关联的回复力,以大致移除所述第一轮下方的接地印迹。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控制所述主动悬架系统,以在所述主动悬架系统产生所述间隙时使与所述第一轮相关联的弹簧刚度具有减小的值。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进入条件的满足包括接收用户发起的请求以在所述第一轮下方产生所述间隙,并且可选地,其中,所述用户发起的请求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轮识别为用户选择的轮,以及/或者其中,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用户发起的请求来控制所述第一轮的选择。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进入条件的满足需要确定所述车辆没有在移动。
11.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系统。
12.一种控制车辆的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满足进入条件;以及
根据所述进入条件的满足,向所述主动悬架系统发送请求以在所述车辆的第一轮下方产生间隙但在所述车辆的多个其他轮下方不产生间隙。
13.一种计算机软件,所述计算机软件在执行时被布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豹路虎有限公司,未经捷豹路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763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