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两轮车车架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80016792.X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5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乌穆特·卡马克;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塑料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62K19/30;B29K705/00;B29L31/30;B29C45/14;B29C45/17;B62K1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锐 |
| 地址: | 奥地利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车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制造两轮车车架的注塑成型方法,其中将热塑性塑料的熔体注射到注塑成型工具的腔中,然后通过随后的流体注射将塑料熔体的一部分再次从腔中移出,以形成管状车架的内部中空空间,在移出工艺的过程中流体向上流动。
本发明涉及制造具有至少一个管状车架部件的两轮车车架的方法。
现有技术已知的是,通过注塑成型(injection molding)方法生产具有至少一个管状车架部件的两轮车车架,其中首先将热塑性塑料的熔体注入到模具中,然后由随后的流体注入将一部分塑料熔体再次从模具中移出,以形成管状车架部件的内部中空空间。例如,在这方面可以参考CN103552220A或DE102015008561A1。
本发明的目的是优化该方法,以提高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涉及制造具有至少一个管状车架部件的两轮车车架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注塑成型方法,在该注塑成型方法中首先将热塑性塑料的熔体通过至少一个流体注入点l再次被注入到注塑成型的腔中,然后由通过至少一个流体注入点的随后流体注入,将一部分塑料熔体通过至少一个出口再次从腔中移出,以形成管状车架部件的内部中空空间。
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是,流体注入点设置在注塑成型工具处用于移出的塑料熔体的出口下方,使得流体在移出工艺的过程中向上流动。
本发明设置有,在注塑成型工具处提供多个用于移出的塑料熔体的出口,优选地所有这些出口布置在注入点的上方。本发明还提供多个注入点以从车架的不同部分移出塑料熔体,并且在从特定车架区域移出塑料的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出口能够与每个注入点配合。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地设置的是,对于所有配合的成对的注入点和出口,注入点设置在出口下方。
因此,本发明的关键思想是在注塑成型工具中或模制车架结构的型芯(core)中流体的向上流动。塑料熔体通过重力被向上推出腔或模制车架结构。在实践中,通过选择这种流动方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完成的车架部件中形成流体包裹体(fluidinclusion)。
腔的形状以及在注塑成型工具处出口和流体注入点的位置优选地使得流体在移出工艺的过程中连续向上流动。换句话说,因此,优选的是,不仅流体的平均流动方向朝上,如布置在流体注入点上方的出口的情况所必需的那样,而且注塑成型工具中或模制车架结构中的流体实际上连续地向上流动,而不是水平流动,或甚至偶尔向下流动。
注塑成型工具在注入点具有用于流体的合适注射喷嘴。流体可以是液体诸如水,或流体可以是气体诸如空气。由于缺乏可压缩性,在实施方案中优选使用液体,尤其是水。
在实施方案中,两种流体的顺序注入可以是优选的。例如,可以顺序地注入气体,首选压缩空气,例如压缩空气,然后是液体,例如水。随后液体将气泡推到它前面。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所提供的气体能够用作热塑料熔体与液体之间的绝缘层。
溢流腔或者热通道(如果提供了质量背压)可以与出口相邻。在该方法的变体中,能够在注塑成型和排出多余的熔体之后通过为此目的单独设置在注塑成型工具处的装置来分离可能的溢流腔。例如,该装置是可自动移动的刀具或可自动移动的刀片。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框架内设置的是,塑料注入点也设置在注塑成型工具处用于移出的塑料熔体的出口下方并且优选地设置在流体注入点的区域中。腔中的熔体上升也有利于塑料注入。当在流体注入开始之前腔没有完全填充塑料,而是腔的最上部区域仅填充有在移出工艺的过程中通过移出向上移动的塑料材料时,这些优势尤其体现出来。热塑性塑料的仅一部分熔体或全部熔体能够通过设置在注塑成型工具的出口下方的该塑料注入点注入到腔中。
在该方法的实施方案中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部分热塑性塑料的熔体通过用于移出的塑料熔体的出口注入到腔中。因此,出口同时用作移出的塑料熔体的塑料注入点。在远离流体注入点的该点处至少一部分熔体的注入能够促进熔体在腔中的均匀分布。此外,减少了进出腔的必要进出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塑料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塑料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167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