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载诊断的具有流动控制装置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8668.9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0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S·E·马丁;M·C·吉尔默;D·E·弗莱彻;M·埃蒙德;C·E·达菲尔德三世;D·斯诺夫;J·丹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4 | 分类号: | F16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王珺;卜晨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载 诊断 具有 流动 控制 装置 曲轴 通风 系统 | ||
本文中的流动控制装置具有限定多个平行导管的壳体。第一导管具有被限定为在第一预选压差下打开的常闭止回阀,该常闭止回阀控制在第一流动方向上通过第一导管的流动。第二导管具有常中止回阀,该常中止回阀被限定为在与第一流动方向相反的第二流动方向上在第二预选压差下打开。第三导管限定具有第三预选压差的节流剖面,即其具有节流器。该流动控制装置是发动机系统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是曲轴箱通风缺口检测系统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缺口检测系统,该系统在正常流动方向上具有恒定限制的流动,并且在相反方向上具有自由流动,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这样一种系统,其通过经调整的节流孔和处于并行配置的具有相反方向上的流动的两个止回阀实现相同的功能。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中,真空发电机和/或附件的开/关操作经常由闸门阀控制,其中刚性闸门横跨导管部署,以阻止流体(在本示例性应用中为空气)流动通过阀门。在自动式或“指令式”阀门中,闸门通常由螺线管致动,并响应于施加到螺管线圈的电流而打开或关闭。这些螺线管驱动的闸门阀还往往包括螺旋弹簧、隔膜或其他朝向无动力、“常开”或“常闭”位置偏置闸门的偏置元件。
发动机曲轴箱中的压力在理想情况下保持为接近大气压力(ATM压力+/-5kPa)。此外,还期望能够检测曲轴箱通风系统中(即从新鲜空气到歧管的路径,包括所有的流动通道和通道连接处)的任何泄漏,以确保曲轴箱气体得到妥善管理,避免过量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为了实现这些条件,需要使空气自由流动(即受到最小程度的限制)到曲轴箱中,且可以将其切换到节流开口,以便进行压力完整性检查(以及不在曲轴箱中产生过度负压)。虽然该闸门阀方法是成功的,但却较为昂贵且占用了发动机空间。期望一种更具成本效益且更为紧凑的系统来实现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压力完整性检查,尤其是如本文中所公开的系统,该系统无需任何电连接来移动致动器(例如螺线管)以操作阀门。
发明内容
在所有方面,本文中公开了具有限定多个平行导管的壳体的流动控制装置。第一导管具有被限定为在第一预选压差下打开的常闭止回阀,该常闭止回阀控制在第一流动方向上通过第一导管的流动。第二导管具有常中止回阀,该常中止回阀被限定为在与第一流动方向相反的第二流动方向上在第二预选压差下打开。第三导管限定具有第三预选压差的节流剖面,即其具有节流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选压差大于第三预选压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预选压差等于或小于第一预选压差。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预选压差大于第三压差,而第二压差等于或小于第三压差。
在所有方面,流动控制装置具有与所有多个平行导管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口和与所有多个平行导管流体连通的第二端口。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口成形为可永久附接至进气口的盖。该盖具有径向外凸缘和径向内凸缘,径向外凸缘长于径向内凸缘。在所有实施例中,流动控制装置可以限定在第一端口中的传感器端口,以用于将第一端口连接至压力传感器,从而在第一端口和压力传感器之间实现流体连通。所有实施例中的流动控制装置可包括可操作地连接至传感器端口的压力传感器。
在所有方面,常闭止回阀具有半球形提升式止回阀和将半球形提升阀密封构件偏置至关闭位置的弹簧。在关闭位置,半球形提升式止回阀使半球形提升阀密封构件的凸面抵靠第一导管的凸面安置。
在所有方面,常中止回阀具有密封盘,该密封盘仅响应于第二导管中的压差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平移。密封盘是柔性的,并且在打开位置中呈碗状,而在关闭位置中是扁平的。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用于内燃机的曲轴箱通风缺口检测系统,其包括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流动控制装置。内燃机具有曲轴箱和进气歧管;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在曲轴箱和进气歧管之间流体连通,以调节窜气从曲轴箱到进气歧管的流动;曲轴箱通风管与来自进气口的空气和窜气流体连通;并且流动控制装置在曲轴箱通风管的流体流道内。在所有方面,内燃机可具有涡轮增压器,并且曲轴箱通风管连接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的上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8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促进卵泡成熟的化合物
- 下一篇:电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