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419321.X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5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47/00 | 分类号: | F16K47/00;F16K15/03;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圣磊 |
| 地址: | 2153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机动车 内部 单向 气阀 噪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包括单向排气阀,单向排气阀包括密封圈、排气阀框架、排气阀外闭合面、缓冲材质、阀片和卡爪,排气阀框架安装有用于与汽车车身开孔固定的卡爪,在排气阀框架外边沿设有用于与汽车车身密封的密封圈,排气阀框架内设置有排气阀外闭合面,排气阀外闭合面上对应设有与排气阀框架活动连接的阀片,排气阀外闭合面上增设有缓冲材质,阀片闭合时与缓冲材质相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软质或柔性材质的缓冲材质作为阀片闭合时的缓冲层,可以有效吸收阀片闭合时的能量,降低工作噪音,并在密闭性方面亦有性能提升,可有效隔绝机动车辆外部的灰尘和泥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涉及排气阀降噪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而机动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单向排气阀需要打开和关闭。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以及用户对车内噪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传统泄压阀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低噪音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可在降低工作噪音,密闭性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该装置包括单向排气阀,所述单向排气阀包括密封圈、排气阀框架、排气阀外闭合面、缓冲材质、阀片和卡爪,所述排气阀框架安装有用于与汽车车身开孔固定的卡爪,在所述排气阀框架外边沿设有用于与汽车车身密封的密封圈,所述排气阀框架内设置有排气阀外闭合面,所述排气阀外闭合面上对应设有与所述排气阀框架活动连接的阀片,所述排气阀外闭合面上增设有缓冲材质,所述阀片闭合时与缓冲材质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缓冲材质可采用非金属类的软质材料或蓬松状材质中的一种,具体包括但不限于TPE软胶、硅胶、各类海绵、各类无纺布等等。
优选的,所述缓冲材质设置为但不限于薄层状。
优选的,所述缓冲材质可通过多种固定方式固定于排气阀外闭合面之上。
优选的,所述多种固定方式包括所有可以利用的物理或化学方式,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二次注塑、焊接、粘接、植绒等等。
优选的,所述缓冲材质还包括通过挂钩方式悬浮于排气阀外闭合面与阀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材质的形状与排气阀外闭合面的形状相匹配,该缓冲材质和排气阀外闭合面的具体形状不受本实用新型所示图例限制,而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灵活调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降低机动车内部的单向排气阀噪音的结构,通过在排气阀外闭合面上增加了软质或柔性材质的缓冲材质作为阀片闭合时的缓冲层,可以有效吸收阀片闭合时的能量,降低工作噪音,并在密闭性方面亦有性能提升,可有效隔绝机动车辆外部的灰尘和泥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缓冲材质分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缓冲材质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阀片与缓冲材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缓冲材质分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阀片与缓冲材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4193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导带吊装的铜带卷
- 下一篇: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