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盖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75903.5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68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7 | 代理人: | 刘锋;王巧玲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盖和汽车,汽车前盖包括外板和连接在外板内侧的内板,内板包括内板主体和插块,插块连接在内板主体的凹槽内,凹槽具有底面,该底面使得内板主体的下部整体连通,由此增加了插块底部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插块的强度,使得汽车前盖在拆装以及行驶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断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盖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前盖的结构如图1所示,插块22连接在两个内板2之间,形成悬臂结构,插块22直接与外板1相对应。插块22的根部与外板1之间无支撑,结构强度较弱。汽车前盖在拆卸和装配过程中受力较大且受力不均,以及在行驶过程中的动态疲劳作用,容易导致汽车前盖的插块结构沿着根部周向发生断裂。在行驶过程中,插块断裂,容易导致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盖和汽车,优化了插块与内板主体以及外板的连接方式,增加了插块的强度,使得汽车前盖在拆装以及行驶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断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盖,所述汽车前盖包括外板和连接在所述外板内侧的内板,所述内板包括内板主体和至少一个插块,所述内板主体包括具有侧向开口和顶部开口的凹槽,所述插块由所述凹槽的底面向所述汽车前盖的外侧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凹槽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还包括:
第一侧向加强筋,连接所述插块、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和所述凹槽的底面;
第二侧向加强筋,连接所述插块、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壁和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在所述侧向开口的两侧;
多个顶部加强筋,连接所述插块的顶面、所述凹槽的第三侧壁和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侧向开口相对设置;
多个背部加强筋,连接所述插块的背面和所述凹槽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向加强筋与所述插块、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处均设置为过渡圆角结构,所述第二侧向加强筋与所述插块、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均设置为过渡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凹槽的顶部开口的外侧且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插接空间,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侧向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侧向加强筋连接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侧向加强筋的厚度、所述第二侧向加强筋的厚度、所述顶部加强筋的厚度和所述背部加强筋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的厚度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面和所述外板之间通过涂胶层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包括两个插块,所述内板主体包括两个与所述插块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凹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
车身主体,具有插槽;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汽车前盖,所述汽车前盖通过所述插块插入所述插槽内与所述车身主体扣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盖和汽车,汽车前盖包括外板和连接在外板内侧的内板,内板包括内板主体和插块,插块连接在内板主体的凹槽内,凹槽具有底面,该底面使得内板主体的下部整体连通,由此增加了插块底部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插块的强度,使得汽车前盖在拆装以及行驶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75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接线端子防磨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