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直流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123316.4 | 申请日: | 2021-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45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贤;何远新;郭骏;黄圣;张俊;冯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30;B60L53/6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 地址: | 4302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直流 充电 | ||
1.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源输入单元(1)、功率变换单元(2)、输出开关单元(3)、充电控制单元(4)、人机交互单元(5);
所述动力电源输入单元(1)的交流电源输出端与功率变换单元(2)的交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变换单元(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与输出开关单元(3)的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开关单元(3)的直流电源输出端与充电电源车辆(7)的直流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单元(4)的信号传输端分别与动力电源输入单元(1)、功率变换单元(2)、输出开关单元(3)以及人机交互单元(5)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防灭火单元(6),所述消防灭火单元(6)的信号传输端与充电控制单元(4)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源输入单元(1)包括塑壳断路器(1.1)、交流接触器(1.2)和交流铜排(1.3),所述塑壳断路器(1.1)、交流接触器(1.2)和交流铜排(1.3)均设置在充电桩柜体后下方的安装板上;
所述塑壳断路器(1.1)的进线口与外部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塑壳断路器(1.1)的出线口与交流接触器(1.2)的进线口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1.2)的出线口与交流铜排(1.3)的进线口连接,所述交流铜排(1.3)的出线口分别与功率变换单元(2)、充电控制单元(4)的进线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单元(2)包括充电模块组(2.1)和散热风扇(2.2),所述充电模块组(2.1)由若干个充电模块并联而成;所述充电模块组(2.1)和散热风扇(2.2)设置在充电桩柜体的后上方;
所述充电模块组(2.1)、散热风扇(2.2)的进线口分别与动力电源输入单元(1)的出线口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组(2.1)的出线口与输出开关单元(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开关单元(3)包括无极性直流接触器(3.1)、第一熔断器(3.2)、第二熔断器(3.3)、第一直流接触器(3.4)、第二直流接触器(3.5)以及若干个铜排(3.6),所述无极性直流接触器(3.1)、第一熔断器(3.2)、第二熔断器(3.3)、第一直流接触器(3.4)、第二直流接触器(3.5)以及若干个铜排(3.6)设置在充电桩柜体前下方的安装板上;
所述无极性直流接触器(3.1)的第一出线口通过铜排(3.6)与第一熔断器(3.2)的进线口连接,所述无极性直流接触器(3.1)的第二出线口通过铜排(3.6)与第二熔断器(3.3)的进线口连接;
所述第一熔断器(3.2)的出线口通过铜排(3.6)与第一直流接触器(3.4)的进线口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3.3)通过铜排(3.6)与第二直流接触器(3.5)的进线口连接;
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3.4)、第二直流接触器(3.5)的出线口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5)的进线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33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表面振捣器
 - 下一篇:一种可拆装式水利施工围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