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非接触式验电报警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00586.3 | 申请日: | 202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7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肖杨;孟伟;谢修成;王华建;俞天杨;周成伟;王宇劼;吴骏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赵丹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机 接触 式验电 报警装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非接触式验电报警装置及系统,所述验电报警装置位于无人机上,报警装置包括验电设备和信号接收器;所述报警系统包括:振动器驱动模块、振动电容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源模块、自检模块、主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信号接收器和声光模块;本实用新型验电报警装置有效的避免了无人机与检测线路直接接触所带来的风险,保证无人机、检测线线路和验电过程的安全性;验电报警装置解决了操作人员用肉眼观察高空报警装置所带来的不便与误判,能够及时获得验电结果,提高验电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验电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非接触式验电报警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高压输电线路构成的电力输送网络。高压输电线路是高压输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维检修是保证线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这关系着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运维检修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必须在作业前判断输电线的带电状态。传统验电方法需要操作人员登塔并在安全距离内手持验电设备接触高压电线进行验电,从而判断线路带电状态,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可能因为登塔、触电风险和错误判断造成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将无人机与验电设备相结合的验电技术应运而生。现有无人机验电装置一般都是通过无人机携带验电设备进行验电,大多数验电设备都是将验电头固定在绝缘操作杆顶部,验电时将接触探针直接与高压线路接触,操作人员通过观察验电器发出的警报来判断检测线路是否带电。专利CN207946466U公布一种无人机验电装置,由无人机搭载金属探头与声光验电设备进行验电,以上无人机验电装置存在明显不足:
1)虽然无人机验电装置解决了操作人员与检测线路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但这些检测方法仍然需要无人机搭载验电设备与检测线路直接接触,验电设备由于绝缘杆可能存在老化问题,一旦与检测线路直接接触,可能会对无人机设备电路造成严重损害。由于验电设备直接接触电路,需要操作人员控制无人机搭载验电设备精确地触碰到检测线路,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误测。比如无人机验电装置并没有接触到线路,报警装置并没有报警,观察人员误认为已经接触到检测线路并判断检测线路未带电,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在验电设备与检测线路直接接触下,要求距离较近,很可能因为操作不当造成无人机与检测线路发生碰撞,对无人机与检测线路都会造成严重损害。
2)一般检测线路位于高空、报警结果需要操作人员肉眼观察、抬头观察非常不便,不仅不能及时获得验电结果而且还会有一定的误判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非接触式验电报警装置及系统,有效的避免了无人机与检测线路直接接触所带来的风险,保证无人机、检测线线路和验电过程的安全性,解决操作人员用肉眼观察高空报警装置所带来的不便与误判,能够及时获得验电结果,提高验电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非接触式验电报警装置,所述验电报警装置位于无人机上,报警装置包括验电设备和信号接收器;
所述验电器设备包括验电头,验电头包括验电头封装外壳,验电头封装外壳内设有传感器封装外壳、振动器驱动电路和后处理电路,传感器封装外壳内设有上极板、下极板和振动器;
所述无人机搭载验电设备靠近检测线路,当空间中存在一定面积的带电体时,周围存在电场,传感器封装外壳中上极板和下极板会感应出相应的感应电荷,同时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存在电势差。
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下方设有给装置供电的电池、飞控和云台摄像头,机架的延伸臂上设有电机和电调,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桨叶。
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上设有十字形固定底座,验电设备通过十字形固定底座固定在无人机上。
进一步的,所述验电器设备包与十字形固定底座连接的可伸缩式绝缘杆,验电头固定在可伸缩式绝缘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00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旋磨系统及其驱动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