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78700.7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2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至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带 移动 小车 复合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AGV系统、驱动箱、机器人示教器、六轴机器人和电子末端系统,所述AGV系统、机器人示教器、六轴机器人和电子末端系统均与驱动箱内的电力驱动结构连接,所述固定伸缩杆的移动端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套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壁顶部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和套管的外壁均安装有磁吸块,所述移动伸缩杆的移动端连接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内安装有电动杆,本实用新型基于复合机器人的基础实现对移动小车的携带,同时配合配合六轴机器结构实现物品拿取到小车上,提高单次运输物品的携带数量,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现有的工业生产基本上都采用机械化生产,有效的减少了人力操作,在先进的工业生产中,基本上都是基于机器人进行生产操作,但是现有的机器人在进行生产时,特别是复合机器人在进行生产时,只能实现物品的抓取和位置移动,针对较大的物件不能够进行携带,造成其使用范围降低,同时每次携带的物品较少,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AGV系统、驱动箱、机器人示教器、六轴机器人和电子末端系统,所述AGV系统、机器人示教器、六轴机器人和电子末端系统均与驱动箱内的电力驱动结构连接,所述驱动箱的内腔左侧开有两个凹槽,底部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固定伸缩杆,顶部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移动伸缩杆,所述固定伸缩杆的移动端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套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外壁顶部连接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和套管的外壁均安装有磁吸块,所述移动伸缩杆的移动端连接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内安装有电动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伸缩杆和移动伸缩杆均与凹槽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伸缩杆和移动伸缩杆均为液压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和电动杆均为电动伸缩杆,所述调节杆的固定端与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伸缩杆外壁与调节管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管与调节管的直径相同,所述套管和调节管上的磁吸块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磁吸块具体为电磁块。
优选的:所述电动杆的外壁安装有套圈,所述套圈的外壁与限位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杆的移动端和限位管的右侧壁均安装有用于检测附近障碍物距离的红外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基于复合机器人的基础实现对移动小车的携带,同时配合配合六轴机器结构实现物品拿取到小车上,提高单次运输物品的携带数量,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驱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移动小车的复合机器人限位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机器人本体;110、AGV系统;120、驱动箱;130、机器人示教器;140、六轴机器人;150、电子末端系统;160、凹槽;170、固定伸缩杆;171、套管;172、调节杆;173、调节管;174、磁吸块;180、移动伸缩杆;181、限位管;182、套圈;183、电动杆;184、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至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至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78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筒形家用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可多环境工作的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