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卡新能源电池包防尘防水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48582.4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21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 防尘 防水 测试 装置 | ||
一种轻卡新能源电池包防尘防水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传送带固定架,所述第一传送带固定架上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测试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传送带固定架,所述第二传送带固定架上设有第二传送带,该装置可以把新能源电池包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检测台上进行注水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离心泵进行抽水处理,在抽水的过程中对另一个新能源电池包进行注水,提高检测效率,而且通过导流板自动输送到检测台,无需手动操作,通过电池包固定板固定电池包,适应不同大小的电池包使用,而且在注水的时候,保持电池包的稳定性能,检测速度快,节约水资源,操作简单,便于生产线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卡新能源电池包防尘防水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电池越来越受人们亲睐,尤其在汽车领域,很多轻卡汽车使用新能源电池不仅低碳环保,降低空气污染,而且易于维护检修,噪音小,而新能源电池的电池包是保护新能源电池的装置,但是现有的新能源电池包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水防尘测试;
由于现有的测试方式功能单一,不能有快速有效的对批量的新能源电池包进行防水防尘测试,效率低,速度慢,浪费人工,增加成本,一般都是通过检测员把电池包放入水里观察其是否漏水从而检测其是否有破损,从而检测其防水和防尘的性能,但是这种方式会让电池包的外壁残留很多水,无法快速分辨电池包是否漏水,也无法知道其是否有微小的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卡新能源电池包防尘防水测试装置,将新能源电池包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检测台上进行注水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离心泵进行抽水处理,在抽水的同时对另一个新能源电池包进行注水,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卡新能源电池包防尘防水测试装置,包括测试装置本体(1) ,测试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接第一传送带固定架(19),其另一端设置第二传送带固定架(20),第一传送带固定架(19)上设置第一传送带(2),其底端固定第二电机(5);第二传送带固定架(20)上设置第二传送带(3),其底端固定有第一电机(4);测试装置本体(1)的顶端设置第三传送带(24),第三传送带(24)的两侧均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6),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一端固接电池包固定板(7),电池包固定板(7)的两端分别焊接导流板(21),测试装置本体(1)的一侧设置水箱(9),水箱(9)的顶端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0)固接第一顶板(22),并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23)固接第二顶板(12),第一顶板(22)的顶端安装第一离心泵(15),其底端设有出水管(17),第一离心泵(15)上设置第一输水管(11);第二顶板(12)的顶端设有第二离心泵(13),其底端设置出水管(17),第二离心泵(13)上设置第二输水管(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测试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固定板,第一电动伸缩杆(6)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板上,电池包固定板(7)与第一电动伸缩杆(6)通过螺栓固连。
进一步的,第一传送带(2)固定于第一传送带固定架(19)上,其两端均安装滚轴,滚轴通过皮带与第二电机(5)的转轴相连。
进一步的,第二传送带(3)固定于第二传送带固定架(20)上,其两端均安装滚轴,滚轴通过皮带与第一电机(4)的转轴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传送带固定架(19)和第二传送带固定架(20)分别通过螺栓与测试装置本体(1)的两端固定相连,水箱(9)通过螺栓固定于测试装置本体(1)的一侧。
进一步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0)和第三电动伸缩杆(23)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水箱(9)上,第一顶板(2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电动伸缩杆(10)上,第二顶板(1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三电动伸缩杆(23)上。
进一步的,第一离心泵(15)通过第一输水管(11)与水箱(9)相连,第二离心泵(13)通过第二输水管(16)与水箱(9)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未经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48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多层环保分级筛
- 下一篇:一种汽车屏幕辅助贴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