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94835.4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07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于宁;顾小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尼泰克(余姚)精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奇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73 | 代理人: | 李铭 |
| 地址: | 3154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加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后右车门框,所述后右车门框的底部设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冲孔,此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通过设置加强部中的过渡板与内板加强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其在产生撞击振动时,过渡板可将产生的力分流至延伸板上,并且在延伸板上将产生撞击振动的能量消耗掉,且扣手槽相比传统的长度大大缩短,可进一步增加的内板加强板、过渡板和的延伸板的面积,从而增加对撞击能量的分担,并且为了减少整体质量,在其两端均设有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可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有效排除车门内部的积水,使得内部的气流循环,便于水分的蒸发,使车门内部就不容易生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内板分为下方的主部分和上方的窗框部分,汽车车门内板通常采用车门内板加强板进行加强,车门内板上加强板焊接在车门内板的外侧,沿着车门内板窗框的底框延伸,将车门内板窗框的底框附近的车门内板主体部分覆盖住,右后门内板加强板指的汽车有后排的右车门上的内板加强板。
但是,单一的内板加强板的强度弱,没有充分考虑车门内板加强板件的强度,以至于在与车门柱碰的时候,单一的内板加强板件很容易被撞溃,导致车门内板侵入,造成人肩部伤害,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为此,我们提出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后右车门框,所述后右车门框的底部设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冲孔,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两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后右车门框连接,且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对后车门耐撞击的加强部;
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减轻车门重量的减重部,所述减重部配合所述的加强部对右后车门进行减轻重量的同时,对其起到加强的作用;
通过设置的加强部可提高对内板的支撑作用,在进行撞击后,产生的震动可沿着加强部被进行消耗,并且设置的减重部可对整体的内板加强板进行的质量的减轻。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包括衔接在所述内板加强板一侧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一侧设有延伸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延伸板之间设有扣手槽;
且所述扣手槽的长度为内板加强板总长度的五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减重部包括开设在内板加强板一侧的第一减重孔,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远离第一减重孔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重孔,且所述第二减重孔大于所述第一减重孔。
优选的,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延伸板之间设有多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延伸板的材质为高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部中的过渡板与内板加强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其在产生撞击振动时,过渡板可将产生的力分流至延伸板上,并且在延伸板上将产生撞击振动的能量消耗掉,且扣手槽相比传统的长度大大缩短,可进一步增加的内板加强板、过渡板和的延伸板的面积,从而增加对撞击能量的分担,并且为了减少整体质量,在其两端均设有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可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有效排除车门内部的积水,使得内部的气流循环,便于水分的蒸发,使车门内部就不容易生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板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板加强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尼泰克(余姚)精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桑尼泰克(余姚)精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94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活性炭纤维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模块化电视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