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李车收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38114.1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3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虎;王建坤;赵梓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19/02;B25J15/00;B25J1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延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车 收集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车收集机器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驱动装置、探测装置、抓取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探测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和识别障碍物,并将探测和识别的信息传递到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探测和识别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抓取装置工作;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架移动;所述抓取装置用于抓取行李车。实现了自动化地收集行李车的工作,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车收集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李车自主收集机器人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体积较大,探测系统不健全,无法自动化地在动态稠密人群中穿梭工作;2.无法稳定抓住行李车,在移动的过程中,行李车容易因碰撞而与机器人脱落;3.兼容性差,与许多行李车型号不适配,导致不能收集行李车。
综上可知,相关技术亟待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车收集机器人,旨在解决如何抓住行李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车收集机器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驱动装置、探测装置、抓取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探测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和识别障碍物,并将探测和识别的信息传递到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探测和识别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抓取装置工作;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架移动;
所述抓取装置用于抓取行李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连接架、旋转机构、抓取机构和角度传感机构,所述连接架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抓取机构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旋转机构的固定端和所述角度传感机构的固定端均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抓取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用于带动所述抓取机构摆动,所述角度传感机构用于检测所述抓取机构的摆动角度,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角度传感机构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传感机构为拉绳位移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机构包括连接结构和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卡紧结构组合成L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紧结构为三角板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取装置还包括第一激光雷达机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激光雷达机构的探测端和所述卡紧结构的延伸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激光雷达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装置包括视觉探测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激光雷达机构,所述视觉探测机构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激光雷达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视觉探测机构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激光雷达机构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驱动滚轮和至少一个从动滚轮,多个所述驱动滚轮和至少一个所述从动滚轮均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多个所述驱动滚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蓄电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蓄电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蓄电机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显示器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38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泵站进水流道喇叭口曲面的施工模板
- 下一篇: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