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19530.7 | 申请日: | 202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1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海柯海勒;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王天骐;宋宝库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具有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辆发生侧碰时,车门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包括防撞梁和防撞结构,其中,防撞结构包括第一传力部和第二传力部,第一传力部设于防撞梁上,第一传力部包括朝向车门外周方向的第一传力面;第二传力部包括朝向第一传力面的第二传力面,其中,力能够依次通过第一传力面和第二传力面传递至车门的外周。上述设置方式,能够改善侧碰力的传力路径,降低侧碰工况下,车门的侵入量,提高车门的安全性能,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相比于正面碰撞,汽车发生侧碰的致死致残率要大得多。目前,通常采用在车门的内外板之间设计防撞梁结构来吸收发生侧碰时的冲击载荷。然而过高的冲击载荷,不仅会造成防撞梁凹陷变形,甚至由于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凸起,造成压迫乘员胸腹部位置,危及司乘人员生命安全。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车辆来解决现有的车辆发生侧碰时,车门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车辆发生侧碰时,车门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包括:防撞梁;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第一传力部和第二传力部,所述第一传力部设于所述防撞梁上,所述第一传力部包括朝向所述车门外周方向的第一传力面;所述第二传力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传力面的第二传力面,其中,力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力面和所述第二传力面传递至所述车门的外周。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力部构造为第一凸台。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门的内板与外板围设形成的空腔中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内板上,所述第二传力部设于所述支架上。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空腔的前侧,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防撞梁的前侧,所述第一传力面朝向所述车门的前侧。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传力部构造为第二凸台;并且/或者所述支架为车门限位器支架。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撞梁、所述支架与所述车门的内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组件位于所述防撞结构的前侧。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传力部设于所述车门的内板上。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力部设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且所述第一传力面朝向所述车门的后侧;并且/或者所述第二传力部构造为第三凸台;并且/或者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门的内板通过第二螺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组件位于所述防撞结构的后侧。
在上述车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力面与所述第二传力面之间留有间隙。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车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包括防撞梁和防撞结构,其中,防撞结构包括第一传力部和第二传力部,第一传力部设于防撞梁上,第一传力部包括朝向车门外周方向的第一传力面;第二传力部包括朝向第一传力面的第二传力面,其中,力能够依次通过第一传力面和第二传力面传递至车门的外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19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性强的免疫细胞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干化尾气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