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转子拆装组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21849.6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1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梁奎;余少福;杨超;杨玉艳;许方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张瑞丰 |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转子 拆装 组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转子拆装组合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筒型箍、支撑横梁以及调节螺栓;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分别设有调节螺栓安装孔,且能够放置在筒型箍内形成一圆筒机械手;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周边上分别设有卡爪,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上的卡爪能够同时卡接在电机转子上;支撑横梁能够固定在变速箱的壳体上,支撑横梁上设有螺栓安装孔;调节螺栓穿过调节螺栓安装孔和螺栓安装孔,并与螺母连接;螺母能够在调节螺栓上转动,从而带动圆筒机械手上升或下降,进而对电机转子进行安装或拆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够有效消除磁力影响,准确定位,能够同时实现转子的安装与拆解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箱转子拆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转子拆装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排放和油耗法规的不断优化,混合动力变速箱成了一种发展趋势;混动变速箱在研发试制阶段验证可靠性、耐久性、工艺性(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其中工艺性验证至关重要,验证过程采用手工装配;对可装配性、可维修性较差的零部件或总成件,通过设计与制作工装的方法进行改进、优化。
混动变速箱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装配试制阶段采用手工组装,然而定子与转子之间相吸、相斥力的影响,加之这种直接装配的方式,定位不准、精确度不高,容易磕碰损伤零件,操作安全系数低,且费时费力的缺点;样箱在新品试制阶段,为验证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可靠性、耐久性等,需要装配与拆解电机零部件,因电机转子定子间相吸、相斥的影响,定子与转子无法装配与拆卸;同时,由于混动变速箱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布置在变速箱前壳内,定子、转子装配尺寸配合要求精密,装配时稍有尺寸偏差,易产生磕碰损坏。
基于上述变速箱转子拆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变速箱转子拆装组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变速箱转子拆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转子拆装组合装置,所述拆装组合装置包括机械手、筒型箍、支撑横梁以及调节螺栓;机械手包括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分别为半圆结构,并能够一起放入筒型箍内,形成一圆筒机械手;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调节螺栓安装孔,第一机械手的直边上设有第一半圆孔,第二机械手的直边上设有第二半圆孔,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能够相互组合形成一圆形通孔,圆形通孔能够穿过电机转轴;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周边上分别设有卡爪,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上的卡爪能够同时卡接在电机转子上;支撑横梁能够固定在变速箱的壳体上,支撑横梁上设有螺栓安装孔;调节螺栓穿过调节螺栓安装孔和螺栓安装孔,并与螺母连接;螺母能够在调节螺栓上转动,从而带动圆筒机械手上升或下降,进而对电机转子进行安装或拆卸。
进一步地,调节螺栓包括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支撑横梁上沿中间位置对称设有第一螺栓安装孔和第二螺栓安装孔;第一调节螺栓穿过第一机械手上的调节螺栓安装孔和第一螺栓安装孔,并与螺母连接;第二调节螺栓穿过第二机械手上的调节螺栓安装孔和第二螺栓安装孔,并与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周边上分别设有两个卡爪,第一机械手上的卡爪与第一机械手一体成型,第二机械手上的卡爪与第二机械手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卡爪的底部折弯形成卡钩,卡钩向机械手的内侧折弯,从而能够勾住电机转子;卡钩的内侧形成有卡槽。
进一步地,支撑横梁上的中间位置设有转子定位销,转子定位销用于抵消定子和转子间的相斥力;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销套,定位销套用于定位在变速箱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筒型箍为筒状结构,且在筒型箍的顶部向外形成有翻边台阶。
进一步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杆身,螺栓杆身的顶部设有顶端六角头,螺栓杆身的底部设有底端六角头;调节螺栓通过其底端穿过调节螺栓安装孔和螺栓安装孔,并凸出于支撑横梁的上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1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数控加工中心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背门锁扣安装辅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