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侵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88598.6 | 申请日: | 202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11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崇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润程(北京)物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6 | 分类号: | G08B13/196;G08B13/16;G08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高燕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侵 探测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入侵探测系统,入侵探测系统包括以预定间隔布置在目标区域的围栏上的多个入侵探测装置,每个入侵探测装置包括:视觉检测组件,用于捕获进入目标区域外围的预警识别区的入侵对象的目标图像,并将目标图像发送给振动检测组件;振动检测组件,用于采集由于入侵对象接触围栏而产生的振动信号,输出包括所述目标图像和振动信号的入侵探测结果;其中,预定间隔小于视觉检测组件的图像捕获限值和振动检测组件的振动探测限值中的最小值。本申请通过将视觉检测组件与振动检测组件相结合,来构成入侵探测系统,实现主动探测与被动探测的结合,进而提高探测精度,降低误报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监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视觉和振动探测交互融合的入侵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入侵报警系统是安防的一种典型应用,特别是针对高等级安防场所,例如,民航机场、军事要地、核电站、高速铁路等,传统的安防技术手段(例如,红外对射、激光对射、电子围栏等)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安防需求。
目前,安防系统采用的安防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被动探测技术,被动探测的优点是依托于实体防护装置,普遍功耗及误报率较低,但其缺点是缺乏主动探测和预警能力,无法实现多层级防护体系;二是,主动探测技术,主动探测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智能化特点,但其缺点是误报率较高,普遍要比被动探测高出1-2个量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侵探测系统,通过将视觉检测组件与振动检测组件相结合,来构成入侵探测系统,实现主动探测与被动探测的结合,从而提高对入侵对象的探测准确性,并降低误报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侵探测系统,所述入侵探测系统包括以预定间隔布置在目标区域的围栏上的多个入侵探测装置,每个入侵探测装置包括:视觉检测组件,用于捕获进入目标区域外围的预警识别区的入侵对象的目标图像,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给振动检测组件;振动检测组件,用于采集由于入侵对象接触围栏而产生的振动信号,输出包括所述目标图像和所述振动信号的入侵探测结果;其中,所述预定间隔小于视觉检测组件的目标图像捕获限值和振动检测组件的振动探测限值中的最小值。
可选地,所述入侵探测系统还包括:多个支架,每个入侵探测装置通过对应的支架布置在目标区域的围栏上。
可选地,每个支架为垛口形支架,垛口形支架的第一延伸部通过第一卡板与围栏固定连接,垛口形支架的第二延伸部通过第二卡板与围栏固定连接,垛口形支架的中部用于放置入侵探测装置。
可选地,所述视觉检测组件包括摄像机模组、视觉处理器、存储器和第一通信模块;其中,摄像机模组将捕获的进入视觉探测范围内的入侵对象的目标图像发送至视觉处理器;视觉处理器将接收到的目标图像发送至存储器,以进行存储;视觉处理器还将接收到的目标图像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目标图像发送至振动检测组件。
可选地,所述视觉检测组件还包括照度传感器、红外灯和电源模块;其中,照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外部环境的当前光照值发送至视觉处理器;视觉处理器将通过比较当前光照值和光照阈值而产生的指示当前光照值小于光照阈值的控制信号发送至红外灯;红外灯响应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发光;电源模块为摄像机模组、视觉处理器、照度传感器、红外灯提供电力。
可选地,所述振动检测组件包括振动传感器、振动处理器和第二通信模块;振动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振动信号发送至振动处理器;振动处理器将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发送至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输出接收到的振动信号以及从视觉检测组件接收到的目标图像。
可选地,所述入侵探测系统还包括处理主机,每个入侵探测装置的第二通信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到处理主机。
可选地,所述处理主机包括总线通信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和主机处理器;其中,总线通信模块将从第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和目标图像发送至主机处理器;主机处理器将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和目标图像发送至以太网通信模块;以太网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和目标图像发送至监控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润程(北京)物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科润程(北京)物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88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细粉体粒径测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体液压支柱保压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