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回油管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13352.2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85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霍心达;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油管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回油管及车辆,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转向回油管包括硬管和与其相连接的软管,所述硬管与所述软管的连接端的端口外周具有防脱挡,防脱挡向内一定距离具有限位挡,所述硬管的连接端插入所述软管内,通过所述限位挡限制插入深度,在所述软管对应所述连接端位置的外周卡套有弹性卡箍,所述弹性卡箍位于防脱挡和限位挡之间的区域,通过防脱挡、限位挡和弹性卡箍的共同作用,避免所述硬管和所述软管发生相对位移。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转向回油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转向油管受到瞬间冲击力时,硬管和软管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油路缩短或油管脱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回油管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油管用于将压力油从油泵传递到转向器,并将油液最终回传给油罐。转向油管为转向器提供助力油,从而达到减轻转向阻力的目的。但在此过程中,转向油管(包括转向回油管)会产生瞬间冲击力,导致转向油管的硬管和软管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油路缩短或油管脱出,从而引起顾客抱怨的问题,操作不慎时,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回油管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转向油管受到瞬间冲击力时,硬管和软管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油路缩短或油管脱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向回油管,包括硬管和与其相连接的软管,所述硬管与所述软管的连接端的端口外周具有防脱挡,防脱挡向内一定距离具有限位挡,所述硬管的连接端插入所述软管内,通过所述限位挡限制插入深度,在所述软管对应所述连接端位置的外周卡套有弹性卡箍,所述弹性卡箍位于防脱挡和限位挡之间的区域,通过防脱挡、限位挡和弹性卡箍的共同作用,避免所述硬管和所述软管发生相对位移。
优选的,所述所述防脱挡和限位挡之间的距离L1所述弹性卡箍的宽度L2。
优选的,所述防脱挡的最大处直径D1硬管的外径D2;
所述限位挡的最大处直径D3硬管的外径D2,硬管的外径D2等于软管的内径D4。
优选的,所述硬管的外径D2=9mm,所述软管的内径D4=9mm,则限位挡的最大处直径D3=13mm,限位挡的宽度L3=2.5mm,限位挡的圆角半径R1=0.5mm,防脱挡的最大处直径D1=11mm,防脱挡的宽度L4=6mm,防脱挡的圆角半径R2=1mm,防脱挡的下倾角α=80°。
优选的,所述软管的外径D5+1mm≧弹性卡箍的内径D6≧软管的内径D4。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箍具有卷绕部和位于卷绕部两端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弹性卡箍上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从所述第一弯折部延伸至所述卷绕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述长孔中穿过,通过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相互配合来紧固卷绕部,以压紧所述硬管和软管。
优选的,所述卷绕部上设有减重壑口;
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壑口,使所述第二弯折部顺利穿过所述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过渡圆角半径R3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过渡圆角半径R4。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箍的内径D6=15mm,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L5=5mm,则第二弯折部的过渡圆角半径R4=2mm,第一弯折部的过渡圆角半径R3=3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向回油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13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