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48055.4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8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奥仕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A61G5/08;A61G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轮椅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轮椅车,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中心架、前后撑架、滑动杆、电动车架推杆、座框架、电动座位推杆、靠背架、扶手架以及气弹簧撑杆;后车架两端分别与一前车架相连接,后车架通过滑动杆与前后撑架相连接;中心架支撑连接于前车架、后车架形成的U形车架结构之间;电动车架推杆一端与中心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杆相连接;座框架前端与后车架活动连接,后端与前后撑架活动连接;电动座位推杆前端与中心架相连接,后端与座框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套推杆调节组合的车架结构可以实现自动折叠和打开,并可实现座位角度和高低的调节,靠背和扶手的角度调节,上坡和下坡座位角度的平衡,进而提升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代步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轮椅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上折叠便携式电动轮椅车一般是多连杆联动式车架结构,以便实现一键快速折叠的目的。该电动轮椅车的座位、扶手、靠背的高度和角度是固定不变的,所适用的人群范围有限,例如并不适用于腰椎和颈椎不好的用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轮椅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轮椅车,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中心架、前后撑架、滑动杆、电动车架推杆、座框架、电动座位推杆、靠背架、扶手架以及气弹簧撑杆;
所述后车架为U形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一前车架相连接,后车架通过滑动杆与所述前后撑架相连接,所述前车架、后车架以及前后撑架相互活动连接形成一三角滑动框架结构;所述中心架支撑连接于所述前车架、后车架形成的U形车架结构之间;所述电动车架推杆一端与所述中心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杆相连接;
所述座框架前端与所述后车架活动连接,后端与所述前后撑架活动连接;所述电动座位推杆前端与所述中心架相连接,后端与所述座框架相连接;
所述靠背架设置于所述座框架的后端,所述扶手架前端通过所述气弹簧撑杆与所述座框架的中间活动连接,并形成第一联动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前车架上铰链孔通过三角固定板与所述后车架前铰链孔相连接,所述后车架通过所述滑动杆和车架连接块与所述前后撑架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电动车架推杆的前端与所述中心架的铰链孔相连接,后端与所述滑动杆的铰链孔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座框架前端的滑槽通过三角固定板与所述后车架连接,所述座框架后端的铰链孔通过靠背固定板与所述前后撑架后铰链孔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座位推杆前端与所述中心架的铰链孔相连接,后端与所述座框架的铰链孔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扶手架的后铰链孔与所述靠背架的上铰链孔相连接,所述扶手架前铰链孔与所述气弹簧撑杆的上铰链孔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气弹簧撑杆通过夹块与所述座框架的中间铰链孔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的改进,所述电动轮椅车还包括腿架,所述腿架上端与所述座框架活动连接,下端与一铰链架活动连接,所述铰链架通过一铰链板与所述前后撑架活动连接,并形成第二联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椅车中,通过两套推杆调节组合的车架结构可以实现自动折叠和打开,并可实现座位角度和高低的调节,靠背和扶手的角度调节,上坡和下坡座位角度的平衡,进而提升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奥仕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奥仕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48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接型光分路器
- 下一篇:一种导管压力试验线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