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03217.2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4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朱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迅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4;G01N3/04;G01N3/02;G01M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易颜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汽车 转向 零部件 破坏 实验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万能机上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底板上的承压板,装配底板上一体设置若干承压柱,若干承压柱上端一体设置承压板,装配底板与承压板之间放置转向节,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万能机上部的连接柱,连接柱底面设置装配槽,装配柱通过销钉轴连接固定夹具,固定夹具包括: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以铰接方式连接,下连接构件通过转动杆连接转向节。通过将转向节不同的安装位置来获取拉伸破坏极限载荷,能够得到3种失效模式,从而获取转向节结构设计的最薄弱环节,为整车碰撞过程中转向节失效风险区域提供可靠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系统中重要的枢纽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与汽车的悬架、前车轴、转向系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相连接,其功能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撑并带动前轮绕主轴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转状态下,转向节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转向节强度要求极高。转向节在汽车底盘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特定的功能使转向节的结构形状极其复杂,并且转向节的制造加工方法很多,涉及铸造、锻造、机械加工以及部分先进制造技术,加工工序复杂,方法多样;转向节作为极不规则的枝权类零件,所受到的载荷情况复杂多变,包括负载、各零件间的约束及路面传递的冲击等,这就对转向节的静强度、抗冲击性、疲劳强度、可靠性等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此可见,汽车转向节的性能研究对于提高车辆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多是在宏观角度分析转向节失效原因,在整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以上因素可能同时作用导致转向节断裂,并且转向节与汽车悬架、前车轴、转向系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相连接,相互传递能量不均,无法从单一断裂变量来考虑,因此,急需一种较为专业的固定装置一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万能机上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装配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底板上的承压板,所述装配底板上一体设置若干承压柱,若干所述承压柱上端一体设置所述承压板,所述装配底板与承压板之间放置转向节,所述固定机构侧面设置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万能机上部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面设置装配槽,所述装配柱通过销钉轴连接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包括: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所述上连接构件和所述下连接构件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下连接构件通过转动杆连接转向节。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构件上部设置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装配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柱侧面等角度设置若干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销钉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柱侧面一体设置辅助肋板,所述辅助肋板用于加强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具设置为斜角拉伸构件和竖直拉伸构件两种形式中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装配底板上表面设置若干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用于限定所述转向节。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分为第一待测部和第二待测部,所述第一待测部和所述第二待测部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底板表面可拆卸设置竖直夹持板,所述竖直夹持板通过转动轴连接转向节。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上设置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转动轴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迅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迅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03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底盘球铰拉伸破坏性实验夹具
- 下一篇:一种鸡蛋加工用清洗消毒输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