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金属材料自动对中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92989.0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55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32 | 分类号: | B23K9/3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5114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金属材料 自动 焊接 装置 | ||
1.一种用于金属材料自动对中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左侧设有用于长棒料(5)的支撑和移动的长棒料辅助移动支撑组件(2),所述底座(1)的右侧设有用于短棒料(6)的支撑和移动的短棒料移动支撑组件(3);所述底座(1)上设有长棒料旋转驱动组件(4),所述长棒料旋转驱动组件(4)位于长棒料辅助移动支撑组件(2)和短棒料移动支撑组件(3)之间;所述底座(1)的侧边设有电控柜(8),所述长棒料辅助移动支撑组件(2)、短棒料移动支撑组件(3)和长棒料旋转驱动组件(4)分别与电控柜(8)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材料自动对中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棒料辅助移动支撑组件(2)包括连接于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框架(21),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的底部连接有移动脚轮(22),所述移动脚轮(22)与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导轨(23)相配合,第一支撑框架(21)通过移动脚轮(22)和第一导轨(23)的配合,在底座(1)上横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的侧边连接有通过移动驱动支架(28)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2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4)的输出端连接有精密减速器(25),所述精密减速器(25)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齿轮(26),所述驱动齿轮(26)与设于底座(1)上的驱动齿条(27)相啮合;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的顶部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支撑长棒料(5)的第一支撑槽(29),所述第一支撑槽(29)的表面连接有用于支撑长棒料(5)的第一棒料固定支撑块(210);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21)的底部设有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11),所述第一升降伺服电机(2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升降减速电机(212),第一升降减速电机(2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升降丝杆(213),所述第一升降丝杆(213)与设于第一支撑框架(21)上的第一升降丝杆座(214)相配合;所述第一升降丝杆(213)的上部通过第一丝杆螺母(215)连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滚轮架(216),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滚轮架(216)位于第一支撑框架(21)内,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滚轮架(216)上设有按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升降支撑滚轮(217),两个第一升降支撑滚轮(217)以第一支撑槽(29)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材料自动对中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棒料移动支撑组件(3)包括连接于底座(1)上的第二支撑框架(31)和连接于底座(1)上的第二移动伺服电机(32),所述第二移动伺服电机(32)通过电机座(33)连接于底座(1)上;所述底座(1)的右侧设有第二导轨(34),所述第二导轨(34)上连接有第二滑块(35),所述第二支撑框架(31)连接于第二滑块(35)上;所述第二移动伺服电机(32)的电机轴上连接有第二丝杆(36),所述第二丝杆(36)与设于第二支撑框架(31)底部的第二丝杆螺母(37)相配合,所述第二丝杆螺母(37)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座连接于第二支撑框架(31)上;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31)的顶部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支撑短棒料(6)的第二支撑槽(38),所述第二支撑槽(38)的表面连接有用于支撑短棒料(6)的第二棒料固定支撑块(39);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31)的底部设有第二升降伺服电机(310),所述第二升降伺服电机(310)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升降减速电机(311),所述第二升降减速电机(3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升降丝杆(312),所述第二升降丝杆(312)与设于第二支撑框架(31)上的第二升降丝杆座(313)相配合;所述第二升降丝杆(312)的上部通过第四丝杆螺母(314)连接有第二升降支撑滚轮架(315),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滚轮架(315)位于第二支撑框架(31)内,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滚轮架(315)上设有按间隔设置的两组的两个第二升降支撑滚轮(316),两个第二升降支撑滚轮(316)以第二支撑槽(38)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属材料自动对中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31)内设有导向柱(317),所述导向柱(317)与第二升降支撑滚轮架(315)上的导向套(318)相配合,使第二升降支撑滚轮架(315)在升降过程中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929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