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64590.4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3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重重;顾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17/16 | 分类号: | H03K17/16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交流 固态 功率 控制器 负载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其包括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MOS管和继电器;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功率输入端与交流输入L相连接,第一功率输出端与交流输出L相、继电器连接,第二功率输出端与交流输出N相连接,且经第四电阻与继电器连接,电源端与继电器的线圈一端、二极管的阴极、电源连接,二极管的阳极与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连接,使能端经第一电阻与使能控制单元相连且经第二电阻与MOS管的基极连接,MOS管的漏极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源、基极之间接有第三电阻,源极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接地端相连且接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在空载关断时,消耗掉输出端的漏电流,抑制输出端虚电压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
背景技术
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可以实现交流电的零电压开通与零电流关断,具有无触点、无电弧、无噪声、响应快、电磁干扰小、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以及便于控制等优点,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和民用电力系统中。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是通过控制内部MOS管的导通和关断,来控制交流电的通断;但在空载状态下关断交流固态控制器时,由于MOS管自身特性,会在控制器内部产生漏电流。漏电流与其内部电路作用后,在输出端产生虚电压。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在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增加假负载,将产生的漏电流消耗掉。但是,假负载在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正常输出时,又会造成功率的损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损耗的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其适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在空载关断时,用假负载电路消耗掉输出端的漏电流,抑制输出端的虚电压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其包括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U1、MOS管M1和继电器J1,继电器J1均具有一定触点、一常开动触点和一常闭动触点,常闭动触点与定触点常闭连接;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U1的功率输入端与交流输入L相连接,第一功率输出端与交流输出L相、继电器J1的定触点连接,第二功率输出端与交流输出N相连接,且通过第四电阻R4与继电器J1的常闭动触点连接,电源端与继电器J1的线圈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电源VCC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继电器J1的线圈另一端连接,电容C1与二极管D1并联;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U1的使能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使能控制单元连接,使能控制单元通过第二电阻R2与MOS管M1的基极连接,MOS管M1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MOS管M1的源极与基极之间接有第三电阻R3,源极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U1的接地端相连且接地。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其器件少,使用方便,参数调整灵活,可靠性高,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实现了对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空载关断时,对输出端的漏电流进行消耗,抑制输出端虚电压的产生;同时,假负载在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正常输出时,将假负载利用继电器电路旁路掉,使假负载电路无损耗;使得假负载只在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关断时消耗漏电流,而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导通时旁路,大大降低了假负载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假负载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64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