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更换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284401.2 | 申请日: | 2021-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5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丰羽;华德荣;马凯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37/14 | 分类号: | B21D37/14;B21D5/06;B21D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自动 更换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自动更换系统,包括模具库和换模机械手;模具库设置在横梁上,换模机械手包括驱动座、机械臂和机械抓手;驱动座滑动连接在横梁上,且沿横梁长度方向水平滑移;机械臂的顶端与驱动座相连接,机械臂的底端连接机械抓手。本实用新型能实现上模的自动装夹,设置在换模机械手上的夹紧顶杆和释放顶杆,可以快速夹紧,释放模具,无需提供动力源。由于快速装夹和自动换模的需要,通常给模具总成提供动力源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布置线路困难),而本案无需为模具提供外接动力源即可实现拆装,从而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折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具自动更换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数控折弯中心在国内数控板材加工设备市场发展很快,得益于其高加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加工效率是传统数控折弯机的2-3倍,市场需求量很大。
模具作为数控折弯中心的核心部件,目前的装夹主要依靠人工装夹,且锁紧方式主要“螺钉锁紧”和“压板锁紧”,这两种方式均不能实现自动装夹。同时,装夹可靠性差,影响加工精度。由于折弯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承受水平、竖直方向两个方向载荷,这两种锁紧方式,受力过程中,都会出现模具的“翻转”,严重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而且,加工精度不能补偿。这两种方式均依靠力锁紧,锁紧不可靠。
设备柔性化需要模具能够进行自动更换和装夹,是阻碍折弯中心由自动化向柔性化,智能化发展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具自动更换系统,该模具自动更换系统能实现上模的自动装夹,且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加工制造,不增加成本,可靠,精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具自动更换系统,包括模具库和换模机械手。
折弯中心包括机架、横梁和模具总成。
横梁安装在机架顶部,且高度能够升降。
模具总成安装在横梁底部,包括若干个沿横梁长度方向并列排布的上模。
模具库设置在横梁上,模具库中存储有若干个上模,换模机械手用于将模具库中的上模转移并安装至模具总成或将模具总成中的上模进行拆卸并转移。
换模机械手包括驱动座、机械臂和机械抓手。
驱动座滑动连接在横梁上,且沿横梁长度方向水平滑移。
机械臂的顶端与驱动座相连接,机械臂的底端连接所述机械抓手,机械抓手上设置有用于抓取上模的夹爪。
机械臂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臂和下臂。
上臂顶端与驱动座相铰接,下臂底端与机械抓手相铰接。
机械臂包括上臂、下臂和臂连杆。
上臂包括平行且等长设置的上臂一和上臂二。上臂一和上臂二的顶端分别与驱动座相铰接。
下臂包括平行且等长设置的下臂一和下臂二。下臂一顶端通过铰接点一与上臂一底端相铰接,下臂二顶端通过铰接点二与上臂二底端相铰接。下臂一和下臂二底端分别与机械抓手相铰接。
臂连杆两端分别与铰接点一和铰接点二相铰接。
机械臂包括竖直驱动臂和水平驱动臂。
竖直驱动臂侧壁与驱动座竖直滑动连接,竖直驱动臂底端与水平驱动臂水平滑动连接,水平驱动臂底部或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抓手。
折弯中心还包括自锁机构和压紧机构。
横梁底部设置有倒U型槽。
每个上模均包括上模本体,上模本体顶部设置有能伸入倒U型槽内的榫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844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底照相机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电动车控制器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