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衬套、发动机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98372.8 | 申请日: | 2021-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27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肖培发;谢成芬;陆建;赵振龙;郭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L1/46;F01M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国超 |
| 地址: | 26100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套 发动机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衬套、发动机及车辆;衬套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设有沿径向贯穿环形本体的油口,环形本体的内周面设有与油口连通的油槽;环形本体的内周面分布有微织构。润滑油通过油口到达油槽,并经油槽流至环形本体的内周面的各处;微织构的存在有利于环形本体的内周面形成润滑油膜,协助润滑;贫油状时,储存在微织构中的润滑油会被挤压溢出,形成挤压油膜,起到连续润滑的作用,即“二次润滑”;富油润滑状态下,微织构的存在会使润滑油产生附加流体动压力,增大润滑油膜的厚度及承载能力,使摩擦副表面几乎不发生直接接触。微织构的存在减小了轴与衬套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其与空气间的热传导,减小了温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衬套、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凸轮轴衬套中,润滑油通过油道进入储油槽中,起到润滑凸轮轴与衬套的作用,贫油状态下运动摩擦界面会产生磨损,生成磨屑,磨屑进一步加速磨损,划伤凸轮轴及衬套内表面,严重的需要拆机更换衬套,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成本。其它位置的衬套也存在类似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衬套、发动机及车辆,用于缓解衬套摩擦界面磨损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衬套,衬套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设有沿径向贯穿所述环形本体的油口,所述环形本体的内周面设有与所述油口连通的油槽;所述环形本体的内周面分布有微织构。润滑油通过油口到达油槽,并经油槽流至环形本体的内周面的各处;而微织构的存在有利于环形本体的内周面的润滑油膜的形成,协助润滑;同时在贫油状态时,储存在微织构中的润滑油会被挤压溢出,形成挤压油膜,起到连续润滑的作用,即“二次润滑”;富油润滑状态下,微织构的存在会使润滑油产生附加流体动压力,增大润滑油膜的厚度及承载能力,使摩擦副表面几乎不发生直接接触。微织构的存在减小了轴与衬套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其与空气间的热传导,从而减小了温升。
可选地,所述微织构包括沿所述内周面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条线状凹槽,每条所述线状凹槽沿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延伸。
可选地,每条所述线状凹槽包括多个依次呈夹角设置的子段,每个所述子段的各点切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周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子段之间通过曲线段过渡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段呈曲线。
可选地,所述线状凹槽沿正弦轨迹延伸,所述正弦轨迹的每四分之一个周期中具有一个所述子段。
可选地,每条所述线状凹槽呈直线状。
可选地,所述微织构为网格图案,且所述网格图案包括多个子单元格,每个所述子单元格的每条侧边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周向呈锐角。
可选地,所述微织构包括多个分散分布的凹坑。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衬套。
所述的发动机与上述的衬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
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衬套的内周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衬套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衬套的内周面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98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压气体轴承
- 下一篇:一种兽针针头自动铆接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