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智能化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11968.X | 申请日: | 2021-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08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温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金龙 |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B61B13/10;E01B5/02;E01B7/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彦朝 |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智能化 渠道 管道 立体 运输 交通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小型智能化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包括行车轨与若干进站轨,若干所述进站轨设置在所述行车轨一侧,所述行车轨与所述进站轨均为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所述行车轨上设置有若干列车。本实用新型中,行车轨与进站轨均采用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列车在轨道上等速前进,提高了变道效率与发车频率,能够大大缓解目前列车运行时带来拥挤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轨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小型智能化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主要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现有的轨道进行变道是通过转辙器实现不同轨道的接入,实现轨道的变换。转辙器是道岔的转换装置,用来实现转换道岔、锁闭道岔及反映道岔尖轨所处的位置。当列车由一轨道转至另一轨道或欲进入维修车场、工厂之轨道时,在轨道上必须有特殊的布置,以引导车轮轮缘顺利进入所指定的轨道,此布置即称为道岔。而道岔之构造主要包括一组转辙器、一个岔心、两根护轨及一排岔枕,其中一组转辙器系由两根活动的转辙器、一组滑床板、转辙杆、转辙器标志所组成,目前大多轨道都是利用转辙器实现不同轨道的接入,从而实现变道,而转辙器结构复杂容易发生内部器件的损坏,且具有变道效率低,成本较高的缺点,同时,转辙器一般安装在轨道外部,且转辙器体积较大,转辙器损坏后不易更换。
授权号为“CN21094173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该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能够实现多辆列车以匀速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主轨道上循环运行,通过调度中心统一控制,控制切换轨道移动,切换轨道使得停站轨道与第一主轨道连接,把需要到停站点的列车引入停站点,然后再通过调度中心的控制,将切换轨道的第二主轨道马上移回并与第一主轨道相连,使后面列车正常运行;进入到停站轨道上的列车減速停下,乘客下上或物品下上,停站轨道上的列车需要运行时,只要第一主轨道上有一段间隔路段没有其他列车运行,即通过调度中心控制移动后面的切换轨道,后面的切换轨道使得停站轨道与第一主轨道连接,将列车加速变入第一主轨道上,列车变入第一主轨道后,后面的列车又跟着通行,但该立体交通轨道在列车变换运行轨道时时需要控制轨道移动,轨道体积较大,在变道时容易出现变道速度慢、变道效率低的问题,并且该变道方式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小型智能化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部分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小型智能化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包括:行车轨与若干进站轨,若干所述进站轨设置在所述行车轨一侧,所述行车轨与所述进站轨均为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所述行车轨上设置有若干列车。
优选的,渠道或管道式立体运输交通轨道线路可以设计成上行或下行,要达到设计的要求,可以将轨道设计成反转列车从上行转变成下行,所述列车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换道,若干所述列车采用内部变道装置实现列车换道,所述行车轨靠近所述进站轨一侧设置两个道口,所述进站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道口与所述行车轨连通,所述行车轨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及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前侧壁,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互平行,所述进站轨包括第三侧边、第四侧边及第二底板,所述第四侧边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之间,所述第二侧边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所述第三侧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四侧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部变道装置包括第一变道装置,所述第一变道装置设置在所述道口处,所述第一变道装置包括:
第一挡杆,所述第一挡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内壁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挡杆另一端能与所述第四侧边靠近所述第一挡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挡杆朝向所述第一侧边一侧设置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
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内壁,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固定端与所述第一侧边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伸缩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侧壁铰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金龙,未经温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11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齿轮箱扭力臂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数字万用表自动检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