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扶手顶座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78516.6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33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段玉存;廉铭;王大海;缪雷;陈绵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高伟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扶手 车辆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扶手顶座及车辆,该扶手顶座包括顶座主体,顶座主体的内部具有腔体,顶座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过线孔,过线孔与腔体连通,顶座主体连接内部具有中空通道的扶手管,腔体和中空通道连通;和斜固定顶板,斜固定顶板具有与过线孔连通的线束导槽,斜固定顶板的一端与顶座主体连接,斜固定顶板的另一端和顶座安装块固定连接,顶座安装块与风道顶部型材连接。本申请对线束的隐藏性较好,提高了内饰的整体性,避免了线束通过扶手顶座时穿过顶座颈部较长的通道,增大了过线孔,有效解决了扶手顶座穿线困难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扶手顶座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公交车使用的扶手顶座普遍存在线束外漏;由于顶座颈部设计有线束过线孔并且垂直向上拧螺栓固定,所以颈部尺寸较大,导致风道与灯带缝隙较大,固定顶座螺栓外漏,风道顶部型材自攻钉及风道挂板铰链外漏等问题,外观效果较差,缺乏整体感;且扶手顶座处电器线束穿管受颈部过线孔尺寸影响十分困难,甚至正常的线束接插件无法通过,需现场改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线束隐藏性较好、具备较大过线孔的扶手顶座,扶手顶座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厢和设置于车厢顶部的风道顶部型材,风道顶部型材上设置有顶座安装块,扶手顶座包括顶座主体和斜固定顶板;
其中,顶座主体的内部具有腔体,顶座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过线孔,过线孔与腔体连通,顶座主体用于连接内部具有中空通道的扶手管,腔体和中空通道连通;和斜固定顶板,斜固定顶板具有与过线孔连通的线束导槽,斜固定顶板的一端与顶座主体连接,斜固定顶板的另一端通过顶座安装块与风道顶部型材连接。可选地,斜固定顶板的上端设置有顶座安装孔,斜固定顶板与顶座安装块通过穿设于顶座安装孔中的第一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斜固定顶板包括与顶座主体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固定部,其中,固定部与顶座安装块固定连接,固定部朝向顶座安装块的表面与风道顶部型材的表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0°至70°。
可选地,顶座主体是一体成型的;和/或,顶座主体和斜固定顶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顶座主体与扶手管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和/或,顶座主体通过焊接方式与扶手管连接。
可选地,腔体设有应力缓冲件,应力缓冲件的外侧壁贴合顶座主体的内侧壁。
可选地,顶座主体的腔体内设置有限位部件。
可选地,顶座主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腔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而成,其中,斜固定顶板连接第一壳体。
可选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卡接和第二卡接卡接连接;和/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触面设有斜角,斜角配置为: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时能够使扶手管与顶座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厢;和风道顶部型材,其设置于车厢顶部;和上述任一项扶手顶座,设置于车厢内,并与风道顶部型材通过顶座安装块连接;和扶手管,扶手管的顶端与顶座主体固定连接,扶手管具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与腔体连通;线束,所述线束穿设于所述扶手顶座的线束导槽、所述扶手顶座的过线孔、所述扶手顶座的腔体和所述扶手管的中空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有效减小了风道挂板与灯带之间的缝隙,对顶部型材内部结构及紧固件起到了很好的隐藏效果,提高了顶内饰的整体性;避免了线束通过扶手顶座时穿过顶座颈部较长的通道,且增大了扶手顶座的过线孔,有效的解决了扶手顶座穿线困难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8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