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底浮泥层底泥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及其拖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05557.2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57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松;王达;吴橙;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水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3/92;B01D35/05;C02F11/121;C02F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李安 |
地址: | 2133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底 浮泥 层底泥 蓝藻 收集 处理 装置 及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底浮泥层底泥蓝藻收集处理装置,空气舱内固定安装有位于脱水处理舱内且与脱水处理舱连通的混合舱,空气舱的两端均连接有旋转接头,其中一个旋转接头上开设有与混合舱连通的抽泥口,抽泥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的抽泥泵连接,另一个旋转接头上开设有与混合舱连通的流水口;过滤筛板上安装有使过滤筛板外的底泥进入混合舱内的管道组件。在外力的拖拽下,通过过滤筛板在浮泥层内滚动,实现无动力自旋转藻泥收集,全水域可以拖挂在船只的前后或两侧,随着船只的行驶,设备进行工作,使得带藻泥水进入到设备之中,本装置采用滚筒式设计,可以实现收集过程的微扰动化,最大限度的避免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底浮泥层底泥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及其拖拽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来了全社会普遍关注,尤其是以淡水中蓝藻备受人们的关注,蓝藻会使湖水“富营养化”,还会引起淡水浮游藻类和鱼虾类生物大量死亡。而且蓝藻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经过阳光的照耀,会很快在水面上繁殖生长,如果打捞不及时,会在死亡后沉入水底,经过腐烂变成藻泥,不仅污染水体,还会使水底生物缺氧,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底浮泥层底泥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及其拖拽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底浮泥层底泥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两端设有封头且呈圆柱体的空气舱,所述空气舱的环向外侧壁连接有筒状的过滤筛板,所述空气舱内固定安装有脱水处理舱,空气舱内固定安装有位于脱水处理舱内且与脱水处理舱连通的混合舱,空气舱的两端均连接有旋转接头,其中一个旋转接头上开设有与混合舱连通的抽泥口,抽泥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的抽泥泵连接,另一个旋转接头上开设有与混合舱连通的流水口;
过滤筛板上安装有使过滤筛板外的底泥进入混合舱内的管道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连接在过滤筛板内壁沿长度方向上且数量不少于一排的第一流通管,第一流通管远离过滤筛板的一端穿过空气舱延伸入空气舱内,同一排的第一流通管位于空气舱内的一端连通有同一汇总管,汇总管连接在脱水处理舱的外壁上,汇总管靠近抽泥口的一端侧壁连通有另一端贯穿脱水处理舱与混合舱连通的第二流通管,第二流通管内安装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舱内设置有一端连接在空气舱内壁上的螺旋混合轴。
进一步的,开设流水口的旋转接头为双流旋转接头,双流旋转接头上还设置有一混合气泡输入口,混合气泡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外部的气泡发生装置,螺旋混合轴的一端连接在靠近双流旋转接头的空气舱的内壁上,且螺旋混合轴的杆部为与混合气泡输入口连通的中空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脱水处理舱内设置有环状的过滤网,且过滤网靠近混合气泡输入口的一端通过法兰盘与混合舱的外壁固定连接,过滤网的另一端与脱水处理舱的内壁封闭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舱的内腔两端连接有封板,封板将混合舱分割成处理泥收集腔、混合腔和分离水收集腔,第二流通管与混合腔连通,混合腔远离第二流通管的一段侧壁开设有多个与脱水处理舱连通的第一通孔,处理泥收集腔与抽泥口连通,且处理泥收集腔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处理舱连通的第二通孔,分离水收集腔与流水口连通,且分离水收集腔的环向侧壁开设有与脱水处理舱连通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的内壁上安装有数量不少于一组的旋片。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筛板是由多个弧形状的滤板组成的环状结构,相邻两个滤板之间设置有固定在空气舱外侧壁上的钢片,滤板的两端一体化连接有向外延伸且贴合在钢片侧壁上的凸板,钢片与相对应的两个凸板通过螺栓固结,钢片与凸板之间垫有橡胶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水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水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5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探针卡、检测装置及晶圆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血透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