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80689.3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5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桢飞;黄浩迪;岳名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存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0 | 分类号: | H01F38/20;H01F2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周亚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微晶 屏蔽 矩形 漏电 互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表面的第一防撞部、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表面的第二防撞部,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时,外壳上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第一防撞部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空腔、第一填充层、弹性橡胶柱、第二防撞层、缓冲层,第一防撞层包覆于外壳的表面,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之间,弹性橡胶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弹性橡胶柱均纵向置于空腔内,第一填充层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的间隙处;缓冲层包覆于第二防撞层的表面;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实现了增强了外壳的防撞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使用在漏电断路器上的互感器针对平衡大电流冲击时产生的剩余电流会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屏蔽,来解决大电流产生的磁场造成互感器产生的误差。
但是由于互感器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同时外壳的防护性能欠佳,使得在受到外部因素撞击时容易发生磨损,同时也会对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互感器也受到相因的损坏,致使降低了互感器的使用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表面的第一防撞部、与设置于第一防撞部表面的第二防撞部,当外界物体撞击接触外壳时,外壳上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均用于缓冲外界物体对外壳产生的冲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部由内到外包括有第一防撞层、空腔、第一填充层、弹性橡胶柱、第二防撞层、缓冲层,所述第一防撞层包覆于外壳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之间,所述弹性橡胶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弹性橡胶柱均纵向置于空腔内,所述第一填充层填充于空腔与弹性橡胶柱的间隙处;所述缓冲层包覆于第二防撞层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层与第二防撞层均为ACF人工软骨泡沫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防撞层与缓冲层的厚度均在0.002~0.0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在 0.001~0.0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层为酚醛泡沫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撞部由外到内包括有第四防撞层、缓冲组件、空腔、第三防撞层,所述第三防撞层包覆于缓冲层的表面,所述空腔形成于第四防撞层与第三防撞层之间,所述缓冲组件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缓冲组件阵列置于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于空腔一侧内壁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末端固定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一侧表面与空腔的一侧内壁固定,所述缓冲弹簧的内部穿设有伸缩杆,所述橡胶块远离空腔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防撞层与第四防撞层均为氯化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第三防撞层与第四防撞层的厚度均在0.0015~0.02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撞部与第二防撞部,继而实现了增强了外壳的防撞能力,对安装在其内部互感器起到了保护作用,提高了互感器的安全性,也延长了互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微晶屏蔽矩形漏电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外壳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存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存余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80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