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二次反应中黄血盐钠收率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73040.9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16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华;杨航;任海鹏;苏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城市鸿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3/12 | 分类号: | C01C3/1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483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二次 反应 中黄 血盐钠 收率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二次反应中黄血盐钠收率的生产装置,属于黄血盐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反应釜的出料口与保温沉降池相连接,保温沉降池的顶部通过吸液管与浓缩装置的进液口相连接,浓缩装置的出料口与冷却结晶罐相连接,冷却结晶罐的母液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循环罐和静态混合器相连接,静态混合器连接有HCN进气管路,静态混合器通过循环泵与循环罐相连接,循环罐的采出口通过采出泵与反应釜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少二次反应中的副反应,减少废渣处理量;同时避免了黄血盐钠在除渣时的析出,提高了黄血盐钠的收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黄血盐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二次反应中黄血盐钠收率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黄血盐钠络合反应为铁粉与氰化钠反应生成黄钠与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为降低原料消耗,同时提高产品质量,需要用氢氰酸气体将络合过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生成氰化钠,然后再进行二次络合反应将氰化钠与铁粉进行反应,此中和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之为二次中和:其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有:
一次络合反应:6NaCN+Fe+10H2O→Na4 [Fe(CN)6]·10H2O+2NaOH+H2
二次中和反应:NaOH+HCN→NaCN+H2O。
现有工艺中,经过二次吸收得到的氰化钠中再次加入铁粉进行反应,制备黄血盐钠,之后再进行过滤蒸发浓缩,然后结晶离心烘干出成品。但是在二次吸收的过程中,黄钠络合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HCN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碳酸钠,既增加原料消耗,还导致废渣过多;同时在后续过滤的过程中,废渣中夹带大量的黄血盐钠,存在过滤困难,废渣量大,损耗较多的问题;导致黄血盐钠的收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提高二次反应中黄血盐钠收率的生产装置,以提高黄血盐钠的得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二次反应中黄血盐钠收率的生产装置,包括反应釜、保温沉降池、浓缩装置、冷却结晶罐、静态混合器和循环罐;所述反应釜的出料口与保温沉降池相连接,所述保温沉降池外壁设置保温层;保温沉降池的顶部通过吸液管与浓缩装置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吸液管插入保温沉降池内的反应液液面下;所述浓缩装置的出料口与冷却结晶罐相连接,所述冷却结晶罐的母液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循环罐和静态混合器相连接,所述静态混合器连接有HCN进气管路,所述静态混合器通过循环泵与循环罐相连接,所述循环罐的采出口通过采出泵与反应釜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沉降池内设置有温控装置和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结晶罐设置有冷却水盘管。
进一步的,所述静态混合器顶部的进气口与HCN进气管路相连接。
进一步的,冷却结晶罐的母液出口分别与循环罐和静态混合器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进料泵。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缩短二次中和过程中涉及的HCN合成气与母液的接触时间,减少HCN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母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减少副反应,降低了氢氧化钠的消耗,减少废渣处理量。同时,对反应液进行保温除渣、再浓缩结晶,在85-95℃下沉降除渣,避免了黄血盐钠在除渣时的析出,提高了黄血盐钠的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黄血盐钠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反应釜;2为保温沉降池;3为浓缩装置;4为冷却结晶罐;5为静态混合器,6为循环罐,7为保温层,8为吸液管,9为HCN进气管路,10为循环泵,11为采出泵,12为温控装置,13为冷却水盘管,14为进料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城市鸿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晋城市鸿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73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