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29901.6 | 申请日: | 202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30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雄;杨子汉;李水生;张立;何昌杰;罗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中建五局绿色市政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张毅 |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地下 基础设施 综合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体,其包括管廊,所述管廊上设有站台,所述管廊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管廊的横截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物流舱、第一行车舱和第一轨道舱,所述站台的横截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物流舱、第一行车舱、第一轨道舱和客流转换舱,所述站台的横截面的两侧分别设有进出通道,所述第二物流舱、第一行车舱、第一轨道舱和客流转换舱设于两个进出通道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管廊可通过常规盾构施工,施工难度小。通过设置站台实现同一断面不同交通方式的客流转换,通过设置第二物流舱,方便货物在城市中心区域的集散、存储、分拨、转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车行通道、管线综合通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加速,未来还要建设地下物流运输通道。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紧缺,多种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难以承受各自分别建设,其次,市政基础设施分别建设也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地面的反复开挖和恢复、重复的基坑支护,也造成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破坏城市环境、耗费自然资源,给地方政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带来财政压力,滞后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
城市地下道路、轨道交通、管线综合通道、地下物流通道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以上矛盾的重要方案,现有的关于城市地下交通及市政管廊组合断面的专利,如:“三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CN106013222B)”类的暗挖方式的综合断面需采用特殊盾构机械施工,对盾构机械的要求高,工程建设费中的机械摊销成本高;“地下综合管廊及其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CN 1319704A)”类的明挖方式的综合断面,需要超大断面、超深基坑支护,工程建设费用中的基坑支护费用高,长距离、大断面的基坑支护难度大,明挖施工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组织影响较大。而且上述专利中的地下综合体存在与外界流通效率低或综合体各层之间流通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综合体要求高、综合体内各层之间流通效率低或综合体与外界流通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体,包括管廊,所述管廊上设有站台,所述管廊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管廊的横截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物流舱、第一行车舱和第一轨道舱,所述站台的横截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物流舱、第二行车舱、第二轨道舱和客流转换舱,所述站台的横截面的两侧分别设有进出通道,所述第二物流舱、第二行车舱、第二轨道舱和客流转换舱设于两个进出通道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物流舱包括:第一承重板、第一隔离板和两个第一分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设于两个第一分离板之间,所述第一隔离板和第一分离板均设于第一承重板和管廊的壳壁之间,所述第一分离板与管廊的壳壁之间形成有风道,一个所述第一分离板与第一隔离板之间形成有物流通道,另一个所述第一分离板与第一隔离板之间形成有管线综合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行车舱包括第二承重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设于第一承重板与第二承重板之间,所述第二隔离板与管廊的壳壁之间形成有行车通道,所述行车通道与风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舱包括第三承重板和第三隔离板,所述第三隔离板设于第二承重板与第三承重板之间,所述第三隔离板与管廊的壳壁之间形成有轨道通道、疏散平台和疏散室,所述疏散平台设于轨道通道与疏散室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物流舱包括:第四承重板、第四隔离板和两个第二分离板,所述第四隔离板设于两个第二分离板之间,所述第四隔离板和第二分离板均设于第四承重板和站台的壳壁之间,一个所述第二分离板与进出通道之间形成有货物集散通道,与第四隔离板之间形成有物流通道;另一个所述第二分离板与进出通道之间形成有管线综合通道,与第四隔离板之间形成有检修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中建五局绿色市政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中建五局绿色市政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29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灵活拆装的消防接扣
- 下一篇:一种紫外线辐照强度自动安全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