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车载充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14514.5 | 申请日: | 202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6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丰叶 |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车载充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车载充放电电路,包括:PFC拓扑单元;线圈磁元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及第三线圈组件,LLC拓扑单元,通过线圈磁元件与PFC拓扑单元连接;移相全桥电路,通过线圈磁元件与所述PFC拓扑单元连接;控制器,与所述PFC拓扑单元及LLC拓扑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PFC拓扑单元及LLC拓扑单元指定电压。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双向车载充放电电路包括PFC拓扑单元、LLC拓扑单元、线圈磁元件、移相全桥电路及控制器的高度集成,实现双向DC‑DC功能的电路结构,通过控制器进行对上述电路中的场效应管的控制达到了降低成本、灵活多用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政府大力推行新能源政策,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广泛,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3.3KW充电功能已经不足以满足目前市场的市场要求。
电源相关领域中的控制器产品,例如大功率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必不可少。而控制器的厂家所生产的控制器内的每个零部件基本均是由供应商提供单独的产品,不能进行有效地拓扑,市场有一些集成拓扑的电路结构,但由于均是简单的结构拼接,或者同样硬件拓扑物理式集成,并无达到高度集成及灵活运用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双向车载充电器并无灵活运用和高度集成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向车载充电器。
一种双向车载充放电电路,包括:
PFC拓扑单元;
线圈磁元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及第三线圈组件;
LLC拓扑单元,通过线圈磁元件与PFC拓扑单元连接;
移相全桥电路,通过线圈磁元件与所述PFC拓扑单元连接;
控制器,与所述PFC拓扑单元及LLC拓扑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PFC拓扑单元及LLC拓扑单元指定电压。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PFC拓扑单元包括:
第一场效应管;
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性连接;
一对相互并联的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一对相互并联的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可调电阻,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
第五场效应管,漏极连接于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
第七场效应管,漏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电感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接地信号端之间;
第六场效应管,漏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性连接;
及第八场效应管,漏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所述线圈磁元件的所述第一线圈组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线圈组件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之间;
所述控制器具有多个控制端,所述多个控制端用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第七场效应管及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PFC拓扑单元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14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更换接料框的数控车床
- 下一篇:电磁盘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