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73706.6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1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许世臣;沈超;姬楠楠;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2/186 | 分类号: | C01B32/186;C23C16/26;C23C16/5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阚梓瑄 |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烯冷壁 生长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该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包括: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设置有两个通孔;支架,所述支架由两个侧板和一个底座组成,所述支架放置于所述反应腔室内;上电极板,所述上电极板放置于所述支架上;下电极板,所述下电极板放置于所述支架上;射频线圈,所述射频线圈与所述反应腔室连接;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与所述反应腔室连接;电源,所述电源两极的导线分别穿过所述反应腔室的两个通孔,所述电源两极分别与所述上电极板和所述下电极板相连接。本公开提供的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通过引入电场和涡流加热,可得到完全垂直于基底的竖直石墨烯,该装置结构简单、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墨烯薄膜在电子、通信、照明、航空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因为制备方法简单、制备仪器简单,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Radio Frequency-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成为最常用的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然而,利用 RF-PECVD法制备的石墨烯都不是严格意义上垂直于基底的竖直石墨烯,并且利用RF-PECVD法制备石墨烯一般采用CVD管式炉对装置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热效率低且制备石墨烯的时间较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长速度快、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的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有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包括:
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设置有两个通孔;
支架,所述支架由两个侧板和一个底座组成,所述支架放置于所述反应腔室内;
上电极板,所述上电极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下电极板,所述下电极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射频线圈,所述射频线圈与所述反应腔室连接,所述射频线圈为所述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提供等离子发生源;
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与所述反应腔室连接,所述涡流线圈为所述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提供加热源;
电源,所述电源两极的导线分别穿过所述反应腔室的两个通孔,所述电源两极分别与所述上电极板和所述下电极板相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该石墨烯冷壁生长装置还包括:
涡流线圈电源,所述涡流线圈电源与所述涡流线圈连接;
射频线圈匹配器,所述射频线圈电源匹配器与所述射频线圈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反应腔室包括进气端和抽气端,反应气体由所述进气端进入所述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的两个通孔设置在所述抽气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支架的所述两个侧板为相对平行放置,所述底座垂直连接于所述两个侧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上电极板垂直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个侧板上,所述上电极板与所述支架的底座平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下电极板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座上,所述下电极板与所述上电极板平行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大学,未经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3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