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纵梁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672514.3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08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袁红;蓝建平;彭彬;周杨;刘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通达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B21D45/04;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车身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纵梁成型模具,涉及纵梁成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安装有U形架,U形架的内部设置有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底部固定有上模具板,底板的顶部且位于上模具板底部的相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下模具板,底板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纵梁散热的散热机构,下模具板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快速脱模的脱模机构,下模具板包括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脱模机构,能够使得挤压成型后的纵梁能够快速的脱模,更加高效,节省人力,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快速的对挤压成型后的纵梁进行降温,降低纵梁的温度,避免纵梁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发生形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纵梁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纵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
非承载式车身通过橡胶软垫或弹簧与车架作柔性连接,车架是支撑全车的基础,承受着在其上所安装的各个总成的各种载荷,车身只承受所装载的人员和货物的重力及惯性力,在车架设计时不考虑车身对车架承载所起的辅助作用;
而非承载式车身纵梁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型,也有的做成Z字型或者箱型等断面,在纵梁的生产中,需要对钢材进行挤压成型,因此需要使用模具来限定钢材的形状;
在现有的纵梁模具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进行挤压成型后,不能够便捷的进行脱模,导致需要人工进行取出,耗费人力;
2、因钢材受到挤压会产生热量,不能够及时的对纵梁进行降温,会导致纵梁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发生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纵梁成型模具,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在进行挤压成型后,不能够便捷的进行脱模,导致需要人工进行取出,耗费人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纵梁成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内部设置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底部固定有上模具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上模具板底部的相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下模具板;
所述底板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纵梁散热的散热机构;
所述下模具板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快速脱模的脱模机构;
所述下模具板包括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位于第一模板的顶部且与第一模板为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板的底部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通过限位板与滑槽的配合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之间焊接有横向杆,所述横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矩形件,所述矩形件的顶部与第二模板焊接连接;
所述横向杆的外侧焊接有固定块;
所述支柱与第二移动块以及第二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且位于横向杆的外侧还设置有刚性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块与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与矩形件之间均通过销钉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底板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顶部铰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部固定有散热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位于底板的内部且与底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通达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通达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2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