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33197.4 | 申请日: | 2021-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4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科;简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兴山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90 | 分类号: | B28B21/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1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模具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用于管桩制作完成后拆除上模,包括行走底盘和安装在行走底盘上部的拆模装置;行走底盘包括操作平台以及安装在操作平台下部的行走电机、行走减速器和行走机构;行走电机与行走减速器相连,行走减速器与行走机构相连;拆模装置包括移动小车,至少三个移动小车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方的三根平行轨道上,移动小车上均设有抽气泵与液压缸;移动小车上安装有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杆上端通过第一铰轴连接驱动臂,驱动臂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连接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下端通过第三铰轴和第四铰轴分别连接一个吸盘组件;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通过油管与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液压缸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管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
背景技术
在预应力管桩生产过程中,混凝土在模具内凝结后,需要先将上模与下模分离,然后才能将管桩产品与模具分离完成脱模。具体可采用行车或者其他吊具将上模吊离或者通过人工将上模与下模脱离,由于模具通常外形尺寸和重量都较大,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利于工人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容易发生上模和下模的碰撞,造成模具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工人操作不便并且容易损坏模具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用于管桩制作完成后拆除上模,包括行走底盘和安装在行走底盘上部的拆模装置;
行走底盘包括操作平台以及安装在操作平台下部的行走电机、行走减速器和行走机构;行走电机与行走减速器相连,行走减速器与行走机构相连;
拆模装置包括移动小车,至少三个移动小车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方的三根平行轨道上,移动小车上均设有抽气泵与液压缸;
移动小车上安装有第一升降杆,第一升降杆上端通过第一铰轴连接驱动臂,驱动臂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连接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下端通过第三铰轴和第四铰轴分别连接一个吸盘组件;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通过油管与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液压缸相连;
吸盘组件包括带有球头的吸盘杆和带有球座的吸盘座;吸盘座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真空吸盘,真空吸盘外表面设置为圆弧面,且真空吸盘外表面设置有适配的密封垫,密封垫由滤网和海绵组成,海绵上设有一端开口大于另一端开口的圆孔,开口大的一端靠近真空吸盘外表面;真空吸盘中心处设有通孔,且通孔通过密封管与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抽气泵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真空吸盘的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范围为30°至60°。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真空吸盘与吸盘座之间用螺钉连接,吸盘座上设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真空吸盘外表面设有贴合的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真空吸盘外表面设有若干气孔,气孔与通孔相通,且气孔可用堵塞堵住。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密封垫中的滤网与真空吸盘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密封垫中的海绵与真空吸盘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移动小车上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驱动安装在移动小车底部的轮子在操作平台上沿轨道延伸方向移动;轨道的两端均设有限位件。
进一步的,上述的预应力管桩模具拆模设备中,还具有如下特征:移动小车上设有测距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兴山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兴山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331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