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扶手组件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68028.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4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付鑫;乔兵;毛光军;郭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B60N2/75;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臧建明 |
地址: | 31005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扶手 组件 以及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组件以及汽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所述扶手组件:扶手本体、控制按钮以及电流刺激机构;扶手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承托面以及侧面,侧面位于承托面的下方并与承托面紧固连接;电流刺激机构包括电击片以及电脉冲发生装置;电击片设置在承托面上并与承托面紧固连接;电脉冲发生装置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击片电连接,电脉冲发生装置的电流输入端用于与车载电源供电连接;控制按钮内嵌在侧面上并与电脉冲发生装置电连接;控制按钮用于控制电脉冲发生装置的启停,汽车包括:车载电源以及扶手组件,车载电源的电流输出端与扶手组件的电脉冲发生装置供电连接,通过电流刺激机构调节迷走神经,以缓解晕车,并可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组件以及汽车,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晕车,一般指晕动病。晕动病(motion sickness),也称为运动病,即指人们平日常说的“晕车、晕船、晕机”等,包括在微重力条件下发生的宇航病等,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人体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例如,在乘坐汽车时,晕车人员会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或者出冷汗等症状。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各种抗胆碱、抗组胺等神经递质类药物来治疗晕车,但这些药物大多属于镇静剂,无法长期使用,并且,对于儿童以及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者更容易产生副作用。
因此,有必要采用非药物类物质来治疗,或者至少能减缓晕车人员的的症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组件以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神经递质类药物治疗晕车而无法长期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本体、控制按钮以及电流刺激机构;
所述扶手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承托面以及侧面,所述侧面位于所述承托面的下方并与所述承托面紧固连接;
所述电流刺激机构包括电击片以及电脉冲发生装置;
所述电击片设置在所述承托面上并与所述承托面紧固连接;
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击片电连接,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的电流输入端用于与车载电源供电连接;
所述控制按钮内嵌在所述侧面上并与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的启停。
可选地,所述电击片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向所述电击片内部凹陷的刺激触点。
可选地,所述刺激触点的纵截面呈弧形。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壳体;
所述承托面沿垂直方向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安装槽;
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承托面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的容纳腔;
所述电击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上并与第二壳体紧固连接;
所述电击片的顶面位于所述承托面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扶手本体还包括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侧面紧固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用于与座椅可转动地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电源线;
所述电源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的电流输入端供电连接;
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端用于与车载电源供电连接;
所述承托面和所述侧面围成第一腔;
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68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