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径18~40mm轧钢棒材生产用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46872.X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7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宇;计剑平;范世雄;刘小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70 | 分类号: | C21D9/70;C21D1/52;B32B5/02;B32B5/26;B32B13/14;B32B13/0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3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18 40 mm 轧钢 生产 加热炉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径18~40mm轧钢棒材生产用加热炉,通过在加热炉炉体进料端的一侧设置保温仓,并在保温仓内壁上依次设置耐火纤维毯层、耐火纤维板层、低水泥浇注料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层、耐火保温砖层,能有效维持钢坯进入加热炉内的温度,实现热装铸造坯料后,坯料进入保温仓内通过保温能维持坯料温度为400~700℃进料,有效降低加热炉的加热所需时间,同时还能便于铸造段与轧制段之前协调生产进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轧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径18~40mm轧钢棒材生产用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材的板材、棒材或线材的热轧生产中,广泛采用加热炉对冷态或热态钢坯进行炉内加热,以达到轧制所需温度后进行轧制处理。以避免钢坯温度过低导致轧制后各项力学性能不合格。
现有加热炉炉体的整体保温性能较差导致热能损失较大,增加能耗的同时处理量不高,同时由于保温性能降低导致煤气消耗量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直径18~40mm轧钢棒材生产用加热炉。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径18~40mm轧钢棒材生产用加热炉,包括:保温仓、炉体、钢坯输送组件、多个换热储罐、多个循环管组、抽气泵、多个燃料燃烧喷嘴组,
保温仓设置于炉体的进料端上;保温仓的内侧壁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耐火纤维毯层、耐火纤维板层、低水泥浇注料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层、耐火保温砖层;多个燃料燃烧喷嘴组分别设置于炉体的相对侧壁上;循环管组分别设置于炉体的预热段、均热段侧壁上;
循环管组的进出气端分别与炉体上部侧壁相连通;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设置于循环管组的管路上;炉体内部设有空腔,钢坯输送组件设置于炉体空腔内,钢坯输送组件的进料端伸出炉体的进料端设置;换热储罐相互间隔设置于炉体顶面上;
循环管组包括:第一进出气管、第二进出气管,第一进出气管的一端插设于炉体上部侧壁上并连通炉体顶部空腔与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第二进出气管的一端插设于炉体上部另一侧壁上并连通炉体顶部空腔与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抽气泵分别设置于第一进出气管、第二进出气管与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相连通的管路上;
多个燃料燃烧喷嘴组包括:第一燃料燃烧喷嘴组、第二燃料燃烧喷嘴组、第三燃料燃烧喷嘴组、第四燃料燃烧喷嘴组,第一燃料燃烧喷嘴组、第二燃料燃烧喷嘴组分别设置于炉体侧壁上,第一燃料燃烧喷嘴组的喷射端朝向钢坯输送组件上方区域喷射燃烧气体设置;第二燃料燃烧喷嘴组的喷射端朝向钢坯输送组件上方区域喷射燃烧气体设置;
第三燃料燃烧喷嘴组、第四燃料燃烧喷嘴组分别设置于炉体的另一侧壁上,第三燃料燃烧喷嘴组的喷射端朝向钢坯输送组件上方区域喷射燃烧气体设置;第四燃料燃烧喷嘴组的喷射端朝向钢坯输送组件上方区域喷射燃烧气体设置;
第一进出气管与换热储罐相连通的管路上插设第一氧含量检测探头;第二进出气管与换热储罐相连通的管路上插设第二氧含量检测探头;第一氧含量检测探头、第二氧含量检测探头分别与显示器电连接。
优选的,换热储罐包括:第一换热储罐、第二换热储罐,第一换热储罐设置于炉体预热段顶面上;第二换热储罐设置于炉体均热段顶面上。
优选的,循环管组包括:第一循环管组、第二循环管组,第一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设置于第一循环管组的管路上;第一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设置于第二循环管组的管路上;第一循环管组、第二循环管组沿第一换热储罐纵向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循环管组包括:第三循环管组、第四循环管组;第二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设置于第三循环管组的管路上;第二换热储罐的换热夹层设置于第四循环管组的管路上;第三循环管组、第四循环管组沿第二换热储罐纵向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包括:第一抽气泵,第一抽气泵设置于第一进出气管与换热储罐换热夹层相连通的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468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流袋悬挂装置
- 下一篇:预制桩连接结构以及预制桩连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