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材上下料龙门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90383.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7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众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1/00 | 分类号: | B65G61/00;B65G69/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上下 龙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材上下料龙门架,包括龙门架主体、横向移动座、横向驱动机构、纵向连接柱、纵向驱动机构以及抓料装置,抓料装置包括连接架、缓冲机构和用于吸附板材的吸附机构,连接架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柱上,吸附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以能相对于连接架在竖直方向上作缓冲运动的方式连接在连接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改善板材与吸附机构之间的受力状态,避免对板材造成冲击破坏和减少吸附机构的磨损,提高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转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上下料龙门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板材加工生产行业中,一般都会将板材堆叠放置,随着板材加工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上下料机不断出现。但是现有的龙门式上下料机在与板材接触的过程中没有缓冲作用,容易导致板材受到冲击破坏且吸盘磨损加剧,不仅会影响生产质量,而且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改善板材与吸附机构之间的受力状态,避免对板材造成冲击破坏和减少吸附机构的磨损,提高生产质量的板材上下料龙门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材上下料龙门架,包括龙门架主体、滑动连接于所述龙门架主体上的横向移动座、驱动所述横向移动座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横向驱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横向移动座上的纵向连接柱、驱动所述纵向连接柱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纵向驱动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纵向连接柱上的抓料装置,所述抓料装置包括连接架、缓冲机构和用于吸附板材的吸附机构,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连接柱上,所述吸附机构通过所述缓冲机构以能相对于所述连接架在竖直方向上作缓冲运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抓料装置具有多个所述吸附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对应每个所述吸附机构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缓冲组件,各缓冲组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和对应的所述吸附机构之间。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套接件、导向柱以及缓冲弹簧,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吸附机构上,所述套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导向柱以能沿竖直方向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套接件内,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套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所述套接件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组环绕所述导向柱设置的滚动滑槽,所述滚动滑槽上安装有多个与所述导向柱接触并对所述导向柱进行导向的滚珠。
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用于检测板材位置的检测开关。
所述横向移动座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连接在所述龙门架主体上,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龙门架主体上,所述第一滑块滑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横向移动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龙门架主体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座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所述纵向连接柱通过第二滑动机构连接在所述横向移动座上,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连接柱上,所述第二滑块滑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移动座上。
所述纵向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连接柱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横向移动座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众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众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0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