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5932.5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4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宋阳;张晨;郭民;王林;苏雪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9/08 | 分类号: | F28B9/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晓晓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凝结水 冷却 组合式 凝汽器 | ||
1.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包括凝汽器A(1)、凝汽器B(2)和疏冷段,疏冷段设置在凝汽器A(1)的下方,凝汽器A(1)和凝汽器B(2)的循环水侧为串联布置,凝汽器A(1)在前,凝汽器B(2)在后;凝汽器B(2)的凝结水进入凝汽器A(1)的热井后与凝汽器A(1)的凝结水一同被疏冷段冷却后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A(1)包括凝汽器A前水室(1-1)、凝汽器A下管束(1-4)、凝汽器A上管束(1-5)和凝汽器A后水室(1-6),凝汽器A下管束(1-4)和凝汽器A上管束(1-5)平行设置在凝汽器A前水室(1-1)与凝汽器A后水室(1-6)之间,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凝汽器A下管束(1-4)的入口端与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下部连通,凝汽器A下管束(1-4)的出口端与凝汽器A后水室(1-6)的下部连通,凝汽器A上管束(1-5)的入口端与凝汽器A后水室(1-6)的上部连通,凝汽器A上管束(1-5)的出口端与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上部连通,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上部设有凝汽器A循环水出口(1-2),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下部设有凝汽器A循环水入口(1-3),凝汽器A(1)壳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凝结水回水口(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冷段上靠近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一侧设有疏冷段循环水入口管(1-7),疏冷段循环水入口管(1-7)的入口端与凝汽器A前水室(1-1)的下部连通,疏冷段循环水入口管(1-7)的出口端与设置在疏冷段内的疏冷段管束(1-12)的入口端连通,疏冷段上靠近凝汽器A后水室(1-6)的一侧设有疏冷段循环水出口管(1-11),疏冷段循环水出口管(1-11)的入口端与设置在疏冷段内的疏冷段管束(1-12)的出口端连通,疏冷段循环水出口管(1-11)的出口端与凝汽器A后水室(1-6)的下部连通,疏冷段壳体的下部底板设有凝结水出口(1-8),凝汽器A(1)壳体的下部底板与疏冷段壳体的上部顶板之间设有凝结水流通口(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B(1)包括凝汽器B前水室(2-1)、凝汽器B下管束(2-4)、凝汽器B上管束(2-5)和凝汽器B后水室(2-6),凝汽器B下管束(2-4)和凝汽器B上管束(2-5)平行设置在凝汽器B前水室(2-1)与凝汽器B后水室(2-6)之间,凝汽器B前水室(2-1)的中部水平设有隔板,凝汽器B下管束(2-4)的入口端与凝汽器B前水室(2-1)的下部连通,凝汽器B下管束(2-4)的出口端与凝汽器B后水室(2-6)的下部连通,凝汽器B上管束(2-5)的入口端与凝汽器B后水室(2-6)的上部连通,凝汽器B上管束(2-5)的出口端与凝汽器B前水室(2-1)的上部连通,凝汽器B前水室(2-1)的上部设有凝汽器B循环水出口(2-2),凝汽器B前水室(2-1)的下部设有凝汽器B循环水入口(2-3),凝汽器B(2)壳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凝汽器B凝结水出口(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B循环水入口(2-3)与凝汽器A循环水出口(1-2)连接,凝汽器B凝结水出口(2-7)与凝结水回水口(1-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冷段与凝汽器A(1)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B(2)的背压高于凝汽器A(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凝结水自冷却的组合式热网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冷段的凝结水侧和循环水侧为逆流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59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