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削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18573.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1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威;陈扬贵;陈宗浩;韩开斌;范舒彬;王建鑫;陈武森;林光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9/06;B24B7/22;B24B41/0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徐剑兵;杨祥亮 |
地址: | 350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磨削机,包括机架、上料装置、夹料装置以及磨削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夹料装置以及磨削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对所述硬脆棒料进行上料,所述夹料装置用于夹持所述硬脆棒料,所述磨削装置用于对所述硬脆棒料进行打磨;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上料机构、接料机构以及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的上方,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硬脆棒料的位置,使所述硬脆棒料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所述夹持组件的指定位置。如此,每次上料后,通过调整机构可以调整硬脆棒料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使硬脆棒料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夹持组件的指定位置,方便后续夹持装置的夹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脆棒料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磨削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针对硬脆棒料的切方、磨面和圆角的加工过程,其传统的加工方式是单独的三道工序,即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设备流转完成单晶硅棒的整个加工过程。实际操作时,线开方机通常需要采用粘胶的方式对硬脆棒料同时进行开方处理,再将开方后的硬脆棒料单独由外圆磨床进行圆角磨削,最后再送入平面磨床进行表面磨削、抛光。
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在授权公开号为CN 2065786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全自动单晶硅磨面倒圆一体机加工设备。该全自动单晶硅磨面倒圆一体机加工设备包括底架、切磨工作台、对中装置、粗磨动力头、精磨动力头、尺寸检测单元。本实用新型使晶棒的磨面倒圆加工在一台设备中全自动进行,无需在不同设备间转运,可有效缩短晶棒流转的流程;同时,磨削动力头采用对称布局,同时进行双面加工,成倍提高加工效率。
在授权公开号为CN 2125282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形线锯切割运行机构,包括机架、环形线锯切割单元和升降单元;环形线锯切割单元包括线锯切割组件和联动架,其中线锯切割组件包括主驱动组件、张紧组件和环形切割线,主驱动组件包括主驱动电机和主驱动轮,主驱动轮与主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张紧组件包括张紧轮、张紧主轴、张紧轴承座、摆臂、摆臂转轴、摆臂轴承座、张力臂和张紧电机,张紧轮套设于张紧轴承座的侧壁上,张紧轴承座套设于张紧主轴外,摆臂一端与张紧主轴固定,另一端与摆臂转轴固定,摆臂轴承座套设于摆臂转轴外述张紧电机通过张力臂与摆臂转轴连接。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上料机构,无法保证硬脆棒料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夹持组件的指定位置,在针对不同长度的硬脆棒料时,后续的夹持装置无法对硬脆棒料进行夹取,可能硬脆棒料的一端超过夹持装置的夹持范围,而另一端在夹持装置的夹持范围内,不方便夹持装置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磨削机,用于解决现有的上料机构,无法保证硬脆棒料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夹持组件的指定位置,不方便夹持装置的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磨削机,用于加工硬脆棒料,包括机架、上料装置、夹料装置以及磨削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夹料装置以及磨削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对所述硬脆棒料进行上料,所述夹料装置用于夹持所述硬脆棒料,所述磨削装置用于对所述硬脆棒料进行打磨;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上料机构、接料机构以及调整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接料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接料机构可沿所述上料机架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所述调整机构相对所述上料机构设置,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料基座上的夹持组件以及顶升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顶升组件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硬脆棒料,所述顶升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18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腔两次顶出热流道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分装结构的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