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NANOSIM卡卡座绝缘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91368.7 | 申请日: | 202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7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侯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宝市宝一讯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02;H01R13/40;H01R13/502;H04B1/38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段和香 | 
| 地址: | 472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anosim 卡座 绝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ANOSIM卡卡座绝缘结构,包括SIM卡底座,所述SIM卡底座呈矩形实心体,且SIM卡底座上开设有焊脚槽;所述焊脚槽的内槽面嵌设有导电框体片,且导电框体片一端与焊脚相连,而导电框体片另一端贯穿SIM卡底座内腔并与端子电连;所述端子嵌设于SIM卡底座前框体内,且SIM卡底座前框体两侧设置卡合道,且卡合道上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与卡合条相卡合,且卡合条对称设置于盖板的边缘处,以此解决当前NANOSIM卡座上的盖板容易滑出的问题,以及NANOSIM卡座的塑质材质因受热而变形,以致粘附到相关的部件上而造成NANOSIM卡不容易取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ANOSIM卡卡座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NANOSIM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通常NANOSIM卡是安装于NANOSIM卡槽上的,而NANOSIM卡槽是设置于NANOSIM卡卡座上的。现有的NANOSIM卡的卡座还存在以下问题:一、现有的NANOSIM卡座上的盖板容易滑出,以致于NANOSIM卡与焊脚的稳定性不好的现象出现;二、NANOSIM卡卡座的质地只是简单塑质材质组成,当 NANOSIM卡金属导电连接处发热时,NANOSIM卡座的塑质材质便会因受热而变形,以致于粘附到相关的部件上,当在NANOSIM卡槽上安装新的NANOSIM卡时,旧的NANOSIM卡便不容易取出;三、当在NANOSIM卡槽的安装宽度小于所要安装NANOSIM卡的宽度时,不小心插接于NANOSIM卡槽内的NANOSIM卡便会不易取出,同是还会造成NANOSIM卡槽卡框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NANOSIM卡卡座绝缘结构,以此解决当前NANOSIM卡座上的盖板容易滑出的问题,以及NANOSIM卡座的塑质材质因受热而变形,以致粘附到相关的部件上而造成NANOSIM卡不容易取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NANOSIM卡卡座绝缘结构,包括SIM卡底座,所述SIM卡底座呈矩形实心体,且SIM卡底座上开设有焊脚槽;所述焊脚槽的内槽面嵌设有导电框体片,且导电框体片一端与焊脚相连,而导电框体片另一端贯穿SIM卡底座内腔并与端子电连;所述端子嵌设于SIM卡底座前框体内,且SIM卡底座前框体两侧设置卡合道,且卡合道上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与卡合条相卡合,且卡合条对称设置于盖板的边缘处。
进一步,所述SIM卡底座和盖板包括耐高温层、第一弹性层、绝缘层和第二弹性层,所述耐高温层相连有包覆于第一弹性层、绝缘层和第二弹性层,且第一弹性层相连有绝缘层,绝缘层相连有第二弹性层。
进一步,所述卡合道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动挡块,且防滑动挡块的宽度宽于卡合条与卡合道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卡合槽上设置有插接块,且插接块插接于插接通槽内,插接通槽开设于卡合条上。
进一步,所述插接块设置为四块,且每两块插接块为一对,一对插接块沿两侧的卡合槽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焊脚的接触点高于焊脚槽的槽高,并且焊脚的接触点伸入至 SIM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散热通槽,且散热通槽正对于焊脚与导电框体片的连接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卡合条上设置有辅助起拉条,且辅助起拉条为一对,一对辅助起拉条沿两侧卡合条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焊脚槽两侧设置有SIM卡限位卡片,且SIM卡限位卡片为两对,每一对SIM卡限位卡片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两端开设有敞口,且敞口的正下方为焊脚的接触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宝市宝一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灵宝市宝一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91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氰废液连续电化学破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冷却式注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