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防撞护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2671.0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2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绿能科创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E01F15/04;A62C31/00;B60L53/18;G02B6/5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699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护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防撞护栏结构,该结构包括多个横向首尾相接的护栏板组件;每个护栏板组件包括护栏板和防撞模块;防撞模块设置在护栏板的中部,防撞模块包括多个防撞轮组,每个所述的防撞轮组包括防撞转轴、防撞轮和U型限位片;所述的防撞转轴纵向设置在护栏板的中部,所述的防撞轮通过轴承套设在防撞转轴上,且通过所述的U型限位片限位在防撞转轴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升防护栏防撞强度和防撞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防撞护栏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路护栏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9011045U)中公开的一种高强度钢结构高速公路防护栏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横钢梁和两块侧钢板,所述横钢梁水平设置,两块所述侧钢板竖直对称设置在所述横钢梁的左右两侧,所述侧钢板上设有向外凸的下隆起和上隆起,所述下隆起和所述上隆起相互平行且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下隆起包括与所述横钢梁平行的下边缘,所述上隆起包括与所述横钢梁平行的上边缘,所述下边缘和所述上边缘与所述横钢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柱。上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结构高速公路防护栏板美观大方,强度高、抗撞能力强,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撞上防护栏板时,不易撞毁高速公路防护栏板后冲出高速公路,进而阻止了交通事故的扩大化,保证了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
现有的公路护栏板都是单层结构的,通过冷弯成型机将护栏板辊压成W型状,这种方式加工生产的护栏板的结构强度相对较低,很容易被汽车冲撞变形或是冲断;同时现有的公路护栏板上也没有设置相对应的防撞装置,如果发生意外,汽车撞上护栏板时,汽车和护栏板发生硬碰撞,容易造成汽车和护栏板的严重损坏,并且对车内的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现有的护栏板防撞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公路防撞护栏结构,该结构通过防撞模块进一步增加防撞效果,进一步提升对车内人员的安全保障。
为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公路防撞护栏结构,该结构包括多个横向首尾相接的护栏板组件,每个护栏板组件包括护栏板和防撞模块;防撞模块设置在护栏板的中部。通过防撞模块进一步提升防撞强度,也便于更好的使汽车沿护栏方向行驶。
作为优选,防撞模块包括多个防撞轮组,每个所述的防撞轮组包括防撞转轴、防撞轮和U型限位片;所述的防撞转轴纵向设置在护栏板的中部,所述的防撞轮通过轴承套设在防撞转轴上,且通过所述的U型限位片限位在防撞转轴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撞轮内部通过非牛顿性液体制成,防撞轮的外部通过软质塑料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护栏板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资源传输的圆管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的圆管部之间通过纵向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的护栏板通过浇注的方式一体成型,连接部呈双层结构且中间呈波浪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撞转轴的上端与上方相邻所述的圆管部的前侧固定连接;防撞转轴的下端与下方相邻的圆管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的U型限位片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位于防撞轮的顶部和底部;U型限位片的封闭段与连接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的护栏板组件之间通过横向的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的圆管部两端的内圈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连接螺纹;所述的连接部件包括多个密封连接头和加固连接板;所述的密封连接头呈中空圆管状;密封连接头包括两端的密封连接部和中间的衔接连通部;两端所述的密封连接部外圈设置有方向相反的配合螺纹;所述的配合螺纹与所述的连接螺纹相配合锁紧连接;所述的衔接连通部与相邻两侧的圆管部相衔接连通;衔接连通部的中间设置有用于资源传输的连通接口;所述的加固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的护栏板之间;两端所述的密封连接部上还套设有密封环,所述的密封环的直径与所述的衔接连通部直径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绿能科创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绿能科创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2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伏高度可控的振动装置
- 下一篇:坡屋面脚手架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