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02353.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49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叶鹏程;于兆勤;吴雨琪;郭俊宏;黎浩然;邓富元;黄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28 | 分类号: | H01Q1/28;B63B2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朱忠俊 |
地址: | 5100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下 无人机 浮标 天线 | ||
1.一种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标壳体(1)、用于与水下无人机电连接的线缆(2)、与若干可露出水面的天线本体(3);所述浮标壳体(1)呈中空设置;所述天线本体(3)的一端插设在浮标壳体(1)中,另一端与线缆(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壳体(1)包括浮标顶壳(11)与浮标底壳(12);所述浮标顶壳(11)与浮标底壳(12)可拆卸连接;所述天线本体(3)插设在浮标顶壳(11)上,所述线缆(2)穿设于浮标底壳(12)的底壁;所述浮标底壳(12)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4);所述浮标底壳(12)与浮标顶壳(11)的连接处嵌设有第一密封圈(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底壳(12)的底壁的中间部位朝向背离浮标顶壳(11)的方向凸起;所述配重块(4)位于浮标底壳(12)的内底壁的中间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卷装置(6),所述收卷装置(6)包括线盘(61)及与水下无人机相连接的舱体(62);所述线盘(61)转动设置在舱体(62)的顶侧;所述线缆(2)盘设在线盘(61)内;所述线缆(2)的一端穿过线盘(61)底部与水下无人机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线盘(61)顶部与天线本体(3)相连接;所述舱体(62)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线盘(61)转动的驱动件(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61)包括上盘体(611)与下盘体(612),所述下盘体(612)固定设置在舱体顶部,所述上盘体(611)转动设置在下盘体(612)的顶侧;所述线缆(2)盘设在上盘体(611)与下盘体(612)之间;所述下盘体(612)顶壁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沟槽(613),所述上盘体(611)的底壁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沟槽(614),所述第一沟槽(613)与第二沟槽(6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沟槽(613)与第二沟槽(614)之间安设有轴承(615),所述轴承(615)的内壁与第一沟槽(613)的侧壁固接,轴承(615)的外壁与第二沟槽(614)的侧壁固接;所述下盘体(612)与上盘体(611)相连接的位置处安设有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二密封圈(9)位于轴承(615)的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体(612)在第一沟槽(613)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通过口(10),所述轴承(615)套设于通过口(10)外侧;所述上盘体(611)背离下盘体(612)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20),所述容纳槽(20)与通过口(10)相对设置;所述容纳槽(20)内固定设置有连接块(13),所述驱动件(8)的输出端穿过通过口(10)并贯穿容纳槽(20)的底壁与连接块(1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0)上安装有堵头(14),所述堵头(14)罩设于连接块(13)背离下盘体(612)的一端;所述堵头(14)朝向下盘体(612)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密封堵头(14)与容纳槽(20)底壁之间缝隙的第三密封圈(1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体(611)及下盘体(6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口(17),所述镂口(17)位于上盘体(611)与下盘体(612)相互靠近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体(611)的边缘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通线管(18),通线管(18)的一端朝向背离下盘体(612)的方向延伸;所述浮标壳体(1)放置在通线管(18)远离上盘体(611)的一端,所述线缆(2)穿设于通线管(18)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水下无人机的浮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管(18)远离上盘体(611)的一端安设有托座(19),所述线缆(2)贯穿于托座(19)的底壁;所述托座(19)的径向截面积沿背离上盘体(611)的方向递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023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抱锁器
- 下一篇:三输入双输出数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