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柱、动力电池及其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50614.7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7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财;郭敏;张永炜;蓝金花;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43 | 分类号: | H01M50/543;H01M50/50;H01M50/503;H01M50/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鸿 |
地址: | 361012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动力电池 及其 模组 | ||
1.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极柱本体(3)和转接母排(5),
所述电池极柱本体(3)上具有凹槽(31);
所述转接母排(5)设置于所述凹槽(31)内,所述转接母排(5)整体呈开口状,所述转接母排(5)的开口大于所述凹槽(31)的最小截面处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母排(5)包括连接部(51)、触指部(53)、末端部(52),所述触指部(5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51)连接,所述触指部(53)的第二端与所述末端部(52)连接,所述末端部(52)之间形成所述转接母排(5)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指部(53)包括第一触指(531)和第二触指(532),所述第一触指(531)朝背向所述转接母排(5)的中心方向弯曲,所述第二触指(532)朝向所述转接母排(5)的中心方向弯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指(531)和所述第二触指(532)交错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指(531)和所述第二触指(532)之间在排列方向上具有间隙(53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53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触指(531)的宽度,和/或所述间隙(53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触指(532)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3-6之一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指(531)与所述凹槽(31)的内壁接触。
8.如权利要求2-6之一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所述末端部(52)朝背向所述转接母排(5)的中心方向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2-6之一所述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包括让位孔(311)和容纳孔(312),所述让位孔(311)从电池极柱本体(3)的表面向内形成,所述让位孔(311)和所述容纳孔(312)贯通,所述让位孔(311)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纳孔(312)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312)的高度大于所述转接母排(5)的高度。
1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池极柱。
12.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电池(2)以及连接板(4);
所述动力电池(2)包括电池极柱,所述电池极柱包括电池极柱本体(3)和转接母排(5),所述转接母排(5)包括连接部(51)、触指部(53)、末端部(52),所述触指部(53)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51)连接,所述触指部(53)的第二端与所述末端部(52)连接,所述末端部(52)之间形成所述转接母排(5)的开口;所述触指部(53)包括第一触指(531)和第二触指(532),所述第一触指(531)朝背向所述转接母排(5)的中心方向弯曲,所述第二触指(532) 朝向所述转接母排(5)的中心方向弯曲;
所述连接板(4)包括连接板主体(41)、插头(42),所述插头(42)位于所述连接板主体(41)的两端,所述插头(42)与所述第二触指(532)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506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重吊装高空快速安全卸扣
- 下一篇:一种电池模组连接板及其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