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41011.0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2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莲;何中华;张皓;汪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森鑫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7/06 | 分类号: | B60C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李艳杰 |
地址: | 442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安全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包括弧形支撑体和用于连接弧形支撑体的连接件以及设置在弧形支撑体外表面的支撑块,相邻弧形支撑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成圆形支撑体,所述弧形支撑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圆弧内侧弯折的折边;在弧形支撑体端部形成U形凹槽;U形凹槽底部设置有矩形凹槽;弧形支撑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块的矩形安装槽。本实用新型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相邻弧形支撑体通过弹性体相连接;避免了螺栓连接的疲劳断裂的问题;弹性体抗压性能优异,避免了螺栓连接时需要通过扭矩扳手预紧来达到安全装置所需的拉力,这样使得最后的组装步骤更便捷、快速,符合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汽车爆胎应急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安全越发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据相关统计,高速公路上75%的汽车交通事故是由车辆轮胎引起的,而其中的40%则是由行驶中的车辆爆胎导致的。众所众知,汽车真空胎对应的轮辋均有一凹槽,此凹槽为方便轮胎的安装与拆卸,但车辆爆胎后,轮胎的胎唇部分将在负载作用下滑入轮辋的凹槽内,造成轮胎与轮辋脱离,车轮附着力急剧降低,使得运动中车辆丧失有效的行驶摩擦力与制动力,导致运动中的车辆失去平衡,驾驶者无法控制车辆,从而造成惨痛的汽车交通事故。
为了解决车辆因爆胎导致的转向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剧减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试验方法和爆胎后的转向性、制动性、可续行距离做出了具体要求,并引导商用车逐步安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Tyre Emergency Safety Device,简称TESD),是一款全新的汽车被动安全产品,能有效在车辆发生爆胎瞬间,避免轮毂与地面接触,使车辆转向力及制动力仍然可控,第一时间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是继安全带、ABS、安全气囊后的第四代汽车被动安全保护装置系统,能够保证车辆在轮胎严重甚至完全失压后仍然能够安全、可控的行驶一段距离的技术。
目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工作原理主要是用来保障车辆爆胎后,轮胎胎唇部分无法滑入凹槽,即轮胎圆周方向没有相对于轮辋脱离的空间,轮胎自始至终会与轮辋保持一体;在爆胎后的轮辋与地面之间,始终有轮胎作为隔离与传递层,保证爆胎后的车辆具有有效的行驶摩擦力与制动力,车辆持续可控,不会发生侧翻与倾覆事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还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爆胎后的车辆可以正常行驶1-3km,驾驶员可以安全操控汽车停靠在安全区域。
目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安装到轮辋上后开口处的连接是靠螺栓紧固的,但由于该安全装置整体结构是圆形,在连接拉紧以后会产生一个沿圆周方向的拉力,而螺栓是直线型的,所以螺栓会同时受到拉力及剪切力。并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振动,这又会使螺栓的工况更加恶劣。因为螺栓的抗拉性能较好,但抗剪切的性能一般,所以螺栓在这种工况下很容易折断,导致产品失效,甚至扎破轮胎,造成车辆爆胎等严重交通事故。若要提高螺栓的抗剪切性能,只能使用特制螺栓,但这样成本太高,不利于整车控制成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提高爆胎安全性的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包括弧形支撑体和用于连接弧形支撑体的连接件以及设置在弧形支撑体外表面的支撑块,相邻弧形支撑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成圆形支撑体,所述弧形支撑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圆弧内侧弯折的折边;在弧形支撑体端部形成U形凹槽;U形凹槽底部设置有矩形凹槽;
弧形支撑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块的矩形安装槽;矩形安装槽沿弧形支撑体弧面均匀设置。
优选的,矩形安装槽为四组,每组有两个矩形安装槽构成;
每组两个安装槽沿弧形支撑体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包括支撑块本体和连接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森鑫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森鑫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41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