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轮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6596.7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35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陶维;杜一萧;王春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兆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B23Q17/00;B23Q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袁茹坤 |
地址: | 402195 重庆市永川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轮 生产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轮生产线,包括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在所述第一加工区内设有第一机器人(21)、第二机器人(22)以及自动检测装置,在所述第二加工区内设有钻床(7)、铰孔床(8)、拉床(9)、铣床(10)以及第三机器人,所述第一机器人(21)、第二机器人(22)、第三机器人(23)以及自动检测装置的对应位置均与PLC控制器(6)连接。本实用新型由PLC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三个机器人、三个电机和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运行,不仅能提高加工流转效率,还能一次装夹同时测量飞轮加工后的尺寸,能保证测量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轮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轮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飞轮盘加工过程中,目前,零件之间的传递工作大都由人工或者输送带完成,这种方式要么每个工序都配备操作人员,要么每台机器都配备机械手上料卸料。人工成本或者自动化成本很高,且机械手较多,间接增大了整体的故障率;在此期间,大多时候是对飞轮的加工尺寸采取抽检,而这往往容易引起批量的质量事故,而每件人工检测又会影响操作周期,再加上检测项目并不单一,检测误差难以保证在合理范围内,不仅不能保证生产稳定性,还可能造成返工,提高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不仅降低工件中转成本,还能快速自动检测飞轮加工的飞轮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飞轮生产线,包括料仓、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在所述第一加工区对称设有第一车床和第二车床,在所述第一车床和第二车床之间设有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在两个机器人之间设有周转台,在所述第二机器人的一侧设有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一端的上端面设有放料台,另一端的下端面设有第一电机,在所述放料台的中部设有定位柱,在该放料台的一侧设有限位块,另一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水平伸出的推块,在所述推块上设有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向上穿设出底座的上端面,该第一电机的穿出端可拆式设有步进电机,在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水平伸出的撑杆,在所述撑杆上的一侧设有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另一侧铰接设有清扫装置;
在所述第二加工区依加工工序设置有钻床、铰孔床、拉床和铣床,并设有依次向各工序设备取料和供料的第三机器人,所述第一机器人、第二机器人、第三机器人、第一电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电机、步进电机以及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先用样件放置在放料台上,使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都测量一次并对零,作为测量基准位记录在PLC控制器内,随后把样件取下待用;生产时,由第一机器人给第一车床上料取料,由第二机器人给第二车床上料取料,两个机器人之间设置周转台,便于对工件进行分序地车加工,车加工好的飞轮工件由第二机器人放到自动检测装置的放料台上。
此时,定位柱伸入到飞轮中部的通孔中,定位柱起到放置限位的作用;接着,由PLC控制器同时启动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第二电机,使推块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与飞轮外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继续移动,推块的外侧壁与定位柱的外侧壁同时抵接住飞轮侧壁对应位置的内、外侧壁,形成夹持固定的形式,此时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测量到数值,该数值传递到PLC控制器中与基准值比较,不合格则由PLC控制器发出指令停止下一步的检测动作,如合格则继续下一步检测动作,即PLC控制器接着发出指令,启动第一电机,带动步进电机下移到位,与此同时,启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在水平方向转动90度,使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移动到飞轮摆放位置的上方,测量飞轮外侧台阶所在平面的高差,并把数值再次传递到PLC控制器中与基准值比较,合格则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回移并同时提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回移推块,取下飞轮即可,如不合格则是立即由PLC控制器发出指令停止下一步回移归位的动作,以便提醒操作人员检查调整,合格后再生产,如此反复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撑杆的水平转动过程中,先由清洁装置的对应位置擦拭工件的测量位置,避免由杂质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检测合格的飞轮工件由第三机器人依次向钻床、铰孔床、拉床和铣床工序设备取料和上料,减少了人工的工作强度,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兆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兆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65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造口袋卫洗器
- 下一篇:一种可双向防护的录放音磁头包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