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商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99641.6 | 申请日: | 202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6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申加伟;李勤;刘洋;王超;田少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5/78 | 分类号: | F16D65/78;F16D57/00;F01P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韩静粉 |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管理 系统 商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商用车。该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发动机、液力缓速器、第一散热器依次串联;第二散热器与第一散热器并联,并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二散热器所在支路的开闭;第二散热器位于导流罩的内侧,导流罩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每个进风孔中分别设置有可控制进风孔开闭的导流叶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和商用车,能够对液力缓速器进行有效换热,且不影响整车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以及一种设置有该系统的商用车。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可简称为液缓)是一种通过液力装置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辅助制动装置。本文所指液力缓速器形式为油介质水冷液力缓速器,其工作原理:液缓的转子和定子正面相对,中间保持很小的轴向间隙;液压油流过定子后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对转子叶片产生冲击力,转子与传动轴刚性连接进而对传动轴产生反向力矩,由于传动轴又与发动机变速箱动力输出轴刚性连接,该反向力矩被施加到动力输出轴上,最终对车辆产生制动作用。液力缓速器工作的本质是将动力输出轴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并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将热量带走释放到环境中。
目前,液力缓速器一般都是完全依靠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实现换热,对发动机本体匹配的风扇和散热器的散热功率要求较高,导致整车经济性相对较低。
因此,如何对液力缓速器进行有效换热,且不影响整车经济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以及一种设置有该系统的商用车,对液力缓速器进行有效换热,且不影响整车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液力缓速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以及位于驾驶室顶部的导流罩,其中:
所述发动机、所述液力缓速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依次串联;
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一散热器并联,并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二散热器所在支路的开闭;
所述第二散热器位于所述导流罩的内侧,所述导流罩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每个所述进风孔中分别设置有可控制所述进风孔开闭的导流叶片。
可选地,在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液力缓速器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的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所述液力缓速器的冷却液进口连接;
所述液力缓速器和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与所述液力缓速器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冷却液进口连接;
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设置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的出口、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冷却液出口连接;
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进口之间通过第四管路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三阀体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可选地,在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多个所述进风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并排布置。
可选地,在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每个所述进风口均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身前后方向垂直。
可选地,在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每个所述导流叶片的转轴与所述车身前后方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99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吊具
- 下一篇:极片涂布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