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车内饰板切割用液压冲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69303.8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启;沈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D7/02 | 分类号: | B26D7/02;B26D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车内饰板 切割 液压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车内饰板切割用液压冲裁装置,其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的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放料平台,所述机架围绕放料平台边缘的顶壁上设有防护围板,所述防护围板靠近车内饰板上料的一侧设有敞口,所述机架位于车内饰板的上料一侧延伸有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设有在竖直方向对车内饰板进行限位的压紧件,所述上料架上设有在水平方向对车内饰板进行限位的限位件。本申请通过防护围板、上料架、限位件以及压紧件的配合,实现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对车内饰板的限位,从而无需工人浪费过多的时间对车内饰板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提升车内饰板的加工效率;且有助于提升车内饰板冲裁后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车内饰板切割用液压冲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车内部件,其中包括车内饰板,车内饰板除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外,还具有一定的缓压抗撞击性能,在加工车内饰板时,常采用液压冲切机对车内饰板进行修边整形。
授权公告号为CN211250220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安全防护的汽车内饰冲切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可相对移动,第一安装部供下模安装,第二安装部供上模安装,机架上安装有驱动第二安装部上下移动的液压缸;该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液压缸驱动上模向下模移动,以实现对车内饰件的冲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工人需凭借经验对待冲裁的车内饰板在下模上的位置进行反复微调,导致车内饰板的加工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车内饰板的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车内饰板切割用液压冲裁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车内饰板切割用液压冲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车内饰板切割用液压冲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放料平台,所述机架围绕放料平台边缘的顶壁上设有防护围板,所述防护围板靠近车内饰板上料的一侧设有敞口,所述机架位于车内饰板的上料一侧延伸有上料架,所述上料架上设有在竖直方向对车内饰板进行限位的压紧件,所述上料架上设有在水平方向对车内饰板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料架、防护围板以及限位件的配合,对车内饰板的上料过程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当车内饰板沿着两限位件滑动至与防护围板的内侧壁抵紧后,利用压紧件将车内饰板压紧,有助于保证冲压时的稳定性;通过限位件、防护围板以及压紧件的共同配合,实现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对车内饰板的限位,从而无需工人浪费过多的时间对车内饰板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进而提升车内饰板的加工效率;且有助于保证车内饰板冲裁后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上料架两侧的顶壁上均设有调节槽一,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滑移连接在调节槽一内,所述上料架上设有用于驱动两侧的限位杆同步相向或相背滑移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批次的车内饰板存在尺寸不一致的情况,设置调节槽一以便工人根据车内饰板的尺寸滑移调节限位杆的固定位置,有助于提升该冲裁装置的适配性,而利用驱动组件驱动两侧的限位杆同步滑移,有助于节省工人调节两限位杆间距的时间和精力。
可选的,所述上料架位于调节槽一一侧的底壁上设有与调节槽一连通的通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一端伸入通槽内并与限位杆的底端相连,所述带动杆的另一端伸出通槽,所述上料架的底壁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盛放盒,所述盛放盒的顶端设有开口,所述盛放盒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其中一所述带动杆的一端与双向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另一所述带动杆的另一端与双向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放料平台上设有用于驱动双向螺杆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两根限位杆的间距时,利用驱动件驱动双向螺杆转动,在通槽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双向螺杆带动两根带动杆同步相向或相背滑移,以实现两根限位杆的同步调节,结构简单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693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