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110971.3 | 申请日: | 202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9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侯鸿章;宁国山;李文利;房广富;赵卫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增材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42;F02F1/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142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发动机 缸盖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缸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包括缸盖主体,缸盖主体的外表面下侧设有固定框,缸盖主体的上下贯通开设有固定孔且均匀分布在缸盖主体的四角处,缸盖主体的上侧开设有排气气门安装孔和进气气门安装孔,缸盖主体的一侧设有排气凸沿且另一侧设有进气凸沿,缸盖主体和排气凸沿的内部开设有排气通道,缸盖主体和进气凸沿的内部开设有进气通道。本实用新型在增材制造过程中采用更合理的缸盖结构和正六边形蜂窝状支撑,强度适宜、易去除,避免发动机缸盖的悬垂面成型失败,提升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缸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缸盖是用来封闭气缸并构成燃烧室的结构,主要是把空气经进气通道吸到气缸内部,火花塞把可燃混合气体点燃,带动活塞做功,废气从排气通道排出,通过传统铸造及机加工获得的发动机缸盖结构较为简单,功能性较差。
增材制造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受结构约束较小,能够根据理想的设计要求,制作出功能性更强的发动机缸盖结构,结构更合理,但目前通过增材制造方式制作出的发动机缸盖,悬垂面使用的支撑为正方向网格结构,强度较弱,后处理过程中虽然易去除,但成型过程中容易导致悬垂面成型失败,最终导致整个发动机缸盖的成型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增材制造的发动机缸盖支撑结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包括缸盖主体,所述缸盖主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缸盖主体的外表面下侧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外侧设有螺纹孔预留体,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对角处设有一对销孔预留体,所述缸盖主体的上下贯通开设有固定孔且均匀分布在缸盖主体的四角处,所述缸盖主体的上侧开设有排气气门安装孔和进气气门安装孔,且排气气门安装孔和进气气门安装孔的上端向内侧倾斜,所述缸盖主体的一侧设有排气凸沿且另一侧设有进气凸沿,所述缸盖主体和排气凸沿的内部开设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的内侧与排气气门安装孔连通,所述缸盖主体和进气凸沿的内部开设有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的内侧与进气气门安装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缸盖主体的上下贯通开设有喷油嘴安装孔,所述缸盖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压力传感器安装孔和回油孔,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孔从开设端至缸盖主体的上表面倾斜贯穿缸盖主体,所述回油孔的内端与喷油嘴安装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缸盖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一体成型的冷却腔,且冷却腔与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喷油嘴安装孔、排气气门安装孔、进气气门安装孔、压力传感器安装孔、回油孔和固定孔错位开设,所述缸盖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冷却水出口且另一侧开设有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入口的内端与冷却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的内部填充有可清理排气通道支撑,所述进气通道的内部填充有可清理进气通道支撑,所述冷却水出口的内部填充有可清理冷却水出口支撑,所述冷却水入口的内部填充有可清理冷却水入口支撑,所述排气凸沿和进气凸沿外侧的竖直凹面内填充有可清理外部支撑。
进一步地,可清理冷却水出口支撑、可清理冷却水入口支撑、可清理进气通道支撑、可清理排气通道支撑、可清理外部支撑分别由一体成型的外正六边形支撑和内正六边形支撑组成,所述内正六边形支撑位于外正六边形支撑的内部,所述外正六边形支撑和内正六边形支撑分别呈蜂窝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增材制造过程中采用更合理的缸盖结构和正六边形蜂窝状支撑,强度适宜、易去除,避免发动机缸盖的悬垂面成型失败,提升成品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增材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增材智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0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割机卸粮管升降装置及应用装置的收割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户外的便携式车顶架





